成语拼音:huí chēn zuò xǐ
成语解释:瞋:发怒时瞪大眼睛。由发怒转为高兴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徐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转怒为喜
繁体字形:回瞋作喜
英文翻译:Return to anger for joy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瞋:1.发怒时瞪着眼睛。2.另同“嗔”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喜:1.快乐;高兴:狂喜。喜出望外。笑在脸上,喜在心里。2.可庆贺的;可庆贺的事:喜事。贺喜。报喜。3.称怀孕为“有喜”。4.爱好:好大喜功。喜新厌旧。5.某种生物适宜于什么环境;某种东西适宜于配合什么东西:喜光植物。海带喜荤,最好跟肉一起炖。6.姓。
“回瞋作喜”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实际生活中你肯定遇到过类似场景。比如朋友和你吵架,突然又笑着和你和解,这不就是“回瞋作喜”吗?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瞬间切换情绪呢?其实这背后藏着一种人际交往的智慧——与其僵持不下,不如主动破冰。
举个职场例子:同事小张因为方案被否,当场黑了脸,但下一秒他突然笑着提议:“要不咱们喝杯咖啡再讨论?”这种“回瞋作喜”的行为巧妙化解了尴尬。这里的关键在于:情绪转换是否等于虚伪?其实不然。这更像是成熟的情绪管理——与其让负面情绪发酵,不如主动掌控局面。
再比如家庭场景:孩子打翻牛奶,妈妈刚要发火,突然噗嗤一笑:“你这是在给地板做面膜吗?”这种幽默化的“回瞋作喜”既教育了孩子,又维护了亲子关系。这时候我们思考:情绪转换需要什么前提?观察发现,这种能力往往伴随着对他人的同理心,以及快速找到台阶下的机智。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情绪弹性”。有次我在超市排队,前面大叔因为插队问题暴跳如雷,收银员却笑着说:“您这么着急是家里煲汤要糊了吧?”瞬间逗笑全场。这种急智反应,比硬碰硬更能解决问题。所以说,“回瞋作喜”不是示弱,而是四两拨千斤的沟通艺术。
最后留个思考题:下次遇到冲突时,你能尝试先深呼吸三秒,然后换个角度表达观点吗?就像成语里的“回瞋作喜”,把对峙变成转机,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笑着说的话,总比吼出来的更容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