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ì huāng bā jí
成语解释: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八骏图》诗:“四荒八极蹋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四荒八極
英文翻译:In the wild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荒:1.荒地:生荒。熟荒。开荒。2.荒芜:地都荒了。3.荒凉:荒郊。荒岛。4.荒歉:荒年。5.严重缺乏:粮荒。水荒。6.不合情理:荒谬。荒诞。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极:1.顶点;尽头:登峰造极。无所不用其极。2.地球的南北两端;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进入或流出的一端:南极。北极。阴极。阳极。3.尽;达到顶点:极力。极目四望。物极必反。极一时之盛。4.最终的;最高的:极度。极端。极量。5.“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了”。6.姓。
“四荒八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是在形容极远的地方,或者广阔无边的范围。比如有人问:“四荒八极到底指多远的地方?”其实它更像一种比喻——古人用“四荒”指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边远之地,“八极”则延伸得更远,连天地尽头都包含进去。简单来说,它说的是“哪儿都能到,哪儿都敢闯”。
举个例子:一位探险家站在沙漠边缘,望着远处起伏的沙丘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走遍四荒八极,看看人类从未踏足的地方。”这里的“四荒八极”不仅是地理上的探索,更代表一种突破极限的勇气。你看,成语用对了场景,立马能让人联想到“冒险”和“未知”。
再比如,一家科技公司的CEO在年会上提到:“我们的产品要覆盖四荒八极,哪怕最偏远的山村也要用上智能设备。”这句话里的“四荒八极”不再是字面意义的地理范围,而是强调“不落下任何角落”的企业愿景。这种用法把古老的成语和现代商业目标结合起来,反而显得既有文化底蕴又有魄力。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用GPS了,谁还关心什么四荒八极?”但我觉得,这个成语真正的价值在于精神层面。就像朋友曾和我说的:“读书就像在四荒八极里漫游,每一页都能打开新世界。”这里完全跳出了空间概念,把知识探索比作“精神版图”的开拓,是不是挺有意思?
我发现,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更多是在表达“突破边界”的态度。比如年轻人聊职业规划会说:“我不想被限制在格子间,我的目标是闯荡职场四荒八极。”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恢弘感,又贴合了当下追求自由发展的心态。或许这就是汉语的魅力——老词新用,总能找到共鸣。
下次遇到需要表达“全面覆盖”或“无限可能”的场景时,不妨试试“四荒八极”。比如描述一款新APP的功能:“从城市白领到山间农户,我们的服务触达四荒八极。”既避免了陈词滥调,又能让听众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画面感。语言就像地图,而好成语能帮我们标出那些值得探索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