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 d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zhì bā dào

成语解释: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旧时地界标志

繁体字形:四至八道

英文翻译:Four to eight

四至八道的意思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至:1.到:至今。自始至终。至死不屈。2.至于:甚至。3.极;最:至为感谢。你要早来,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成语评论

提到“四至八道”,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这到底是个什么成语?其实仔细想想,或许存在一点口误。中文里有个更常见的说法叫“四通八达”,用来形容交通便利、道路延伸到四面八方。比如:“这座城市的公交线路四通八达,从市中心到郊区都能轻松到达。”不过,如果硬要套用“四至八道”的字面意思,倒也能编个例子:“这小区规划得四至八道,东边通菜市场,西边接地铁站,生活确实方便。”

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用这类成语描述交通?答案藏在历史里。古代城镇布局讲究方位对称,道路延伸方向多意味着资源丰富、经济活跃。比如唐朝长安城有“十二街九陌”,用现代话翻译就是“基础设施完善”。这种文化基因延续至今,我们自然习惯用道路的“多”和“通”来夸赞发展水平。

换个角度看,这类成语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玩法。比如形容知识获取途径:“现在的学习平台四通八达,想学烘焙都能找到三种语言的教程。”这种用法既保留原本的空间感,又赋予信息时代的流动性。个人觉得,这种语言演变就像城市更新——老地基上盖新楼,新旧融合得恰到好处。

有朋友问:“用多了会不会显得老套?”我的观察是,关键看场景。政府工作报告里用“四通八达”形容高铁网,瞬间画面感拉满;但年轻人聊手游地图可能更爱说“全图点亮”。语言就像工具箱,挑顺手的用就好。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民宿老板用“四通八达”当广告词,旁边配个手绘地图,反而成了网红打卡点。

说到底,这类成语能活到今天,靠的是骨子里的实用主义。它们像万能公式,既能勾勒实体道路,也能描绘虚拟网络,甚至隐喻人生选择。下次遇到路口犹豫时,或许可以调侃自己:“眼前这条路要是四通八达就好了,至少多个选择少点纠结。”你看,老成语照样能聊出新味道。

"四至八道"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