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è
  • xiǎo
  •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iè rú xiǎo ér

成语解释:比喻见识浅陋。

成语出处:梁启超《欧洲地理大势论》:“其经营泰东也,则横贯万里不毛之西伯利亚,建一空前绝后之大铁路。自嗫嚅小儿之国民视之,几以为五石之瓢匏,落而无所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囁嚅小兒

英文翻译:Mumbling child

嗫嚅小儿的意思

嗫:〔嗫嚅〕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嚅(rú)。

嚅:〔嚅唲〕形容强颜欢笑。唲(ér)。

小: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2.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3.时间短:小坐。小住。4.年幼小,排行最末:小孩。5.谦辞:小弟。小可。小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6.妾:小房。

儿:1.雄性的:儿马。儿狗。2.后缀(注音作r)。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成语评论

嗫嚅小儿”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描述了一个很常见的场景:小孩子想说又不敢说,吞吞吐吐的样子。比如:“小明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像嗫嚅小儿一样涨红了脸,半天才憋出一句‘我不知道’。”你看,这不就是小时候上课时的真实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小孩吗?”当然不是!比如在职场上,新人小李第一次参加部门会议时,面对领导的提问,他嗫嚅小儿似的回答引得同事偷笑——这说明成年人面对压力时也可能出现类似状态。

为什么用“小儿”来比喻呢?或许因为孩童的天真未褪,他们的犹豫显得更纯粹。就像邻居家的小妹想讨糖吃又怕被骂,扒着门框欲言又止的模样,活脱脱就是成语的现实版注解。

我有个观察:现代人虽然更善于表达,但面对权威时仍会不自觉地“嗫嚅”。上周在社区听证会上,好几个居民明明有意见,站起来却支支吾吾说“没想好”。这种矛盾挺有意思——我们到底在怕什么呢?

换个角度看,“嗫嚅”未必全是缺点。朋友阿杰有次在客户面前没急着抢话,等别人说完才慢条斯理抛出关键建议,反而赢得满堂彩。你看,适度的谨慎和斟酌,有时候比莽撞直言更有效。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下次想说话却卡壳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表达障碍人人都有,但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节奏。就像春日的溪流,时急时缓,终归要奔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