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shā chéng xìng
成语解释: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好战
繁体字形:嗜殺成性
英文翻译:bloodthirsty
嗜:特别爱好:嗜好。嗜酒。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性:1.性格:个性。天性。耐性。2.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性。弹性。药性。碱性。油性。3.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性。纪律性。创造性。适应性。优越性。普遍性。先天性。流行性。4.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性器官。性行为。性生活。性的知识。5.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6.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语法上的性跟事物的自然性别有时有关,有时无关。如俄语名词有阳、阴、中三性。
“嗜杀成性”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古代某些暴君为了巩固权力,对反对者赶尽杀绝,史书评价他们“嗜杀成性,终失民心”。这里既描述了行为特点,也暗示了后果。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历史人物身上吗?当然不是。比如动物纪录片里,狮子捕猎羚羊时看似残忍,但那是生存本能;而人类若以取乐为目的滥杀动物,才是真正的“嗜杀成性”。这说明成语的应用场景可以很广泛。
为什么人们会用这么强烈的词形容某些行为?核心在于“习惯性”和“无必要性”。就像有人沉迷暴力游戏,反复击杀虚拟角色却不分现实与虚幻,这种心理状态其实暗含成语警示的深层逻辑——行为的失控可能扭曲人性。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更像一面镜子。现代社会虽少见真实杀戮,但网络暴力、职场倾轧等现象中,“以伤害他人为乐”的心态何尝不是另一种“嗜杀成性”?或许我们更需要用这个成语提醒自己:任何伤害行为都该有底线。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某位将军在战争中杀敌无数,算不算“嗜杀成性”?答案取决于动机——保家卫国的战士与以杀人为乐的屠夫,本质区别恰如成语强调的“性”字,即行为背后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