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ēn yún xiè wù
成语解释:形容云霭缭绕山岳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噴雲洩霧
英文翻译:smoke heavily
喷:[pēn](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喷泻。喷泉。喷药水。火山喷火。[pèn]1.果品、蔬菜、鱼虾等大量上市的时期:对虾喷儿。西瓜正在喷儿上。2.开花结实的次数;成熟收割的次数:头喷棉花。绿豆结二喷角了。
云:1.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强调:岁云暮矣。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5.姓。
泄:[xiè]1.液体或气体排出:排泄。泄洪。泄泻。2.漏,露:泄劲。泄露。泄漏。泄密。3.尽量发出(情绪、情欲等):泄愤。泄恨。发泄。[yì]〔泄泄〕a.缓飞的样子,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b.闲散自得,如“十亩外兮,桑者泄泄兮”;c.弛缓的样子,如“天之方噘,无然泄泄”。
雾:1.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飘浮在地面上。2.像雾的东西:喷雾器。
说起“喷云泄雾”,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龙王呼风唤雨,或是武侠小说中的高手运功发劲。比如:“清晨站在黄山顶峰,眼见云海翻涌如煮沸的牛奶,山风一吹,整片山谷顿时喷云泄雾,连对面的石阶都隐没在白茫茫里。”这个画面感极强的成语,用在大自然壮阔场景中特别合适。
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只能描述自然现象吗?其实不然。去年参观钢铁厂时,我看到五层楼高的熔炉突然打开阀门,赤红铁水奔流而出的瞬间,整个车间轰然喷云泄雾,蒸汽裹着火星直冲屋顶通风口。这种工业场景里的动态画面,用“喷云泄雾”反而比“浓烟滚滚”更有视觉冲击力。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同时包含了“主动喷发”和“被动弥漫”两种状态。就像煮开的火锅,既能看到沸腾的汤底不断喷涌热气,也能看到水蒸气在空气中缓缓散开。不过要注意使用场合——描写细雨绵绵用它会显得夸张,但形容温泉池蒸腾的热气就恰到好处。
当代写作中,这个成语还能用在比喻层面。比如形容某位作家文思泉涌:“他的新书发布会现场仿佛喷云泄雾,妙语连珠引得台下读者时而屏息凝神,时而哄堂大笑。”既保留了原有成语的动态感,又拓展了抽象场景的表达可能。
最后想说的是,成语就像调色板上的颜料,用得精准能为文章增色,滥用反而会模糊焦点。下次遇到需要表现“剧烈动态+弥漫效果”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让“喷云泄雾”这个老伙计出来透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