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n bà gān xiū
成语解释: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可比他得人心儿,他就肯善罢干休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否定句
繁体字形:善罷干休
英文翻译:give up
善: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善举。善事。心怀不善。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善。劝善规过。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亲善。5.熟悉:面善。6.办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于:善战。多谋善断。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为说辞。9.容易;易于:善变。善忘。10.姓。
罢:[bà]1.停,歇:罢休。罢工。罢课。罢市。罢论(打消了打算)。罢笔(停止写作)。2.免去,解除:罢免。罢官。罢职。罢黜。3.完了,毕:吃罢饭。[pí]古同“疲”,累。[ba]同“吧”。
干:[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骨干。2.指干部:调干。干群关系。3.做(事):实干。干活儿。埋头苦干。4.能干;有能力的:干练。干才。5.担任;从事:他干过厂长。6.事情变坏;糟:要干。干了,钥匙忘在屋里了。[gān]1.古代指盾牌:干戈。2.姓。3.冒犯:干犯。4.牵连;涉及:干连。干涉。相干。5.追求(职位、俸禄等):干禄。6.水边:江干。河干。7.天干:干支。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9.不用水的:干洗。干馏法。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饼干。葡萄干儿。豆腐干儿。把萝卜晒成干儿。11.空虚;空无所有:外强中干。钱都花干了。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号(háo)。13.属性词。指拜认的(亲属关系):干妈。干儿子。14.徒然;白:干着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说话别那么干。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我又干了他一顿。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们干起来了。
休:[xiū]1.歇息:休整。休假。休闲。离休。2.停止:休业。3.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4.旧指丈夫把妻子赶回母家,断绝夫妻关系:休妻。5.不要:休想。休提。6.吉庆,美善,福禄:休咎(吉凶)。7.助词,用于语末,与“罢”、“了”等用法相当:归休。8.辞去官职:休官。[xǔ]同“煦”,温和,温暖。
“善罢干休”的正确写法其实是“善罢甘休”,可能因为发音相近常被混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轻易了结争端”或“甘心停止纠缠”。下面通过几个例子,咱们一起拆解它的用法和背后的态度。
场景一:职场矛盾 “公司项目出了差错,责任划分不清,小李却一口咬定全是小王的疏忽。小王听完直接拍桌子:‘这事儿你要是不查清楚,我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里传递了“坚持追责到底”的态度。有趣的是,成语中的“善”和“甘”原本都带有“情愿”的意思,组合后反而产生了“不情愿妥协”的反差感。
场景二:邻里纠纷 楼下大爷种的月季被熊孩子折了枝,他挨家挨户敲门:“今天不把这事说明白,老头子我可不会善罢甘休!”结果发现是野猫碰倒的花盆,第二天他反倒给孩子们送了糖果道歉。 这个例子说明,使用这个成语的人未必真的固执——它更多是表达重视问题的态度,实际处理中仍可保有弹性空间。
为什么这个成语值得细品?它揭示了中文的辩证思维:既要“妥善解决”(善罢),又要“心甘情愿”(甘休),本质上在追求平衡状态。就像处理矛盾时,既需要坚持原则,也要懂得适可而止。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理解这种智慧。比如网购遇到纠纷时,用“如果商品质量不达标,我们不会善罢甘休”既能表明立场,又比单纯威胁“我要投诉”更有文化分量。关键要把握分寸——坚定而不偏激,执着而不钻牛角尖。
下次使用时,不妨注意语境中的“收放节奏”。这个成语就像个弹簧:用力按下(表明态度)后,适时松开(留有余地),往往比硬碰硬更能解决问题。毕竟,语言的力量不在于音量大小,而在精准传达态度的同时,始终为对话保留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