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n shàn wù è
成语解释: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强国》:“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善善惡惡
英文翻译:love the good and shun the evil
善: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善举。善事。心怀不善。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善。劝善规过。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亲善。5.熟悉:面善。6.办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于:善战。多谋善断。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为说辞。9.容易;易于:善变。善忘。10.姓。
善: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善举。善事。心怀不善。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善。劝善规过。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亲善。5.熟悉:面善。6.办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于:善战。多谋善断。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为说辞。9.容易;易于:善变。善忘。10.姓。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善善恶恶”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口,但拆开来看其实挺直白的。它出自《史记》,大意是说“赞扬善的,批评恶的”,相当于给社会行为划了条清晰的界限。比如公司里有人偷懒推卸责任,领导公开批评这种行为,同时奖励主动加班的同事,这就叫“善善恶恶”——好的要捧,坏的要踩。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单纯的好人好事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主动选择”。比如朋友A经常背后说人坏话,朋友B私下劝他:“咱们能不能多聊聊有意思的事?”这种既反对负面行为,又引导积极交流的态度,比单纯疏远对方更有建设性,正是成语的精髓。
有个有趣的矛盾点:如果遇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怎么办?就像有人给流浪猫喂剩菜,结果导致猫生病。这时候“善善恶恶”该怎么用?其实成语本身强调动机和结果的统一。我们可以肯定喂食的善意,但也要指出方法不当的危害,这比全盘否定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复杂性。
在职场中,这个原则特别实用。比如团队里有人总抢功劳,作为组长如果装没看见,短期内看似维持和谐,长期却打击士气。反过来,如果私下找他谈话:“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但合作项目需要体现团队价值”,既批评了不当行为,又保留了改进空间——这种带着分寸感的“善善恶恶”,往往比非黑即白的处理更有效。
最后说点个人体会:以前总觉得“嫉恶如仇”才是真性情,后来发现过分强调“惩恶”容易让人变得偏激。就像修剪花草,光剪掉枯叶不够,还得记得浇水施肥。“善善恶恶”真正的智慧,或许在于让我们既做社会的园丁,也当自己的园丁——修枝剪叶的同时,别忘了给善的种子留足生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