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āi
  • jīn
  • chéng
  • chu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āi jīn chéng chuàng

成语解释: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

成语出处:宋 苏轼《刑赏忠孝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对人的态度

繁体字形:哀矜懲創

英文翻译:Mourning and punishing

哀矜惩创的意思

哀:1.悲伤;悲痛:悲哀。哀鸣。2.悼念:哀悼。默哀。3.怜悯:哀怜。哀矜。哀其不幸。4.姓。

矜:[jīn]1.怜悯;怜惜:矜怜。2.自尊自大;自夸:骄矜。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3.慎重;拘谨:矜持。[guān]1.同“”。2.同“”。[qín]古代指矛柄。

惩:1.处罚:惩罚。惩一儆百。惩恶扬善。2.警戒:惩前毖后。

创:[chuàng]开始(做);(初次)做:创办。首创。创下规矩。创新记录。[chuāng]1.创伤:创口。创巨痛深。2.使受损伤:重创敌军。

成语评论

哀矜惩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又心疼又得管”——对犯错的人既同情他们的遭遇,又必须用惩罚让他们长记性。比如哈,老师发现学生考试作弊,一边叹气说“你这孩子咋想的呢”,一边还是得按规定扣分,这就是典型的“哀矜惩创”。

这时候有人可能想问:“这成语的核心矛盾到底是啥?一边同情一边惩罚,不会显得虚伪吗?” 害,其实关键在“平衡”。就像家长教育孩子,打碎花瓶后先关心有没有受伤,再解释为什么不能乱跑,既保护了情感又传递了规则。说白了,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对方真正理解错误。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社区里大爷乱扔垃圾被罚款,工作人员边开罚单边递给他一包垃圾袋:“王叔,下次记得分类啊,不然这钱够买两箱牛奶了!”这种带着人情味儿的处理方式,反而比冷冰冰的处罚更容易让人接受。你看,“哀矜惩创”的本质其实是给人留个台阶,同时守住底线。

个人觉得啊,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智慧。现在网上动不动就“全网封杀”或者“无脑洗白”,反而容易激化矛盾。要是能用“哀矜惩创”的心态,像处理朋友吵架那样——先共情再讲理,很多事其实有更好的解法。毕竟谁都会犯错,但改正的机会比单纯的惩罚更重要不是吗?

最后插一句,这种思想放在企业管理里也挺实用。员工搞砸项目,领导如果光骂“你怎么回事”,可能适得其反;但要是先说“我知道你压力大”,再分析问题,最后适当追责,团队凝聚力反而更强。说到底,带着温度的规则,才是让人心服口服的关键。

下次遇到两难情况时,不妨试试“哀矜惩创”的套路。毕竟啊,这世上哪有非黑即白的事?能在人情和原则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本事。

"哀矜惩创"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