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án
  • xuè
  • shǔn
  • chu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án xuè shǔn chuāng

成语解释:吮:用口吸。用嘴吸出病人疮里的脓血。比喻将领十分关心爱护士卒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含血吮瘡

英文翻译:Bloodstained sores

含血吮疮的意思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吮:嘬;聚缩嘴唇而吸取:吮乳。

疮:1.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的病。2.外伤:金疮(旧指刀枪箭矢造成的伤)。

成语评论

含血吮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生僻,但背后的故事却充满温度。它最早出自《史记》,原指用嘴吸出病人疮口的脓血,形容不顾自身安危、倾力照顾他人的行为。比如:“老张为了照顾瘫痪的老伴,二十年如一日,喂饭擦身、端屎倒尿,村里人说他是‘含血吮疮’的真汉子。”这里用成语刻画了老张无私的付出。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种“重口味”的成语现在用得少了?其实这和现代医疗进步有关。古代没有抗生素,吮吸毒疮确实是急救手段,比如名将吴起就曾为士兵吸脓疗伤。但在今天,这个动作既不卫生也不科学,成语的使用场景自然变少了。

不过换个角度看,“含血吮疮”的精神从未过时。就像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穿着闷热的防护服连续工作,脸上勒出血痕;志愿者背着几十斤蔬菜爬楼梯送货,这些不都是新时代的“含血吮疮”吗?成语的形式会变,但那份超越自我的关怀永远珍贵。

有人觉得这类成语太悲情,我倒认为它恰恰展现了人性之光。就像父母为孩子擦呕吐物时不会嫌脏,消防员冲进火场时不会算得失,这些本能的付出里藏着最纯粹的善意。现代社会讲究边界感固然重要,但偶尔放下计较的“笨拙奉献”,反而让关系更有温度。

试想,当朋友生病时,你是更愿意收到“多喝热水”的敷衍,还是愿意看到对方熬好粥送到家门口?成语里的“吮疮”或许夸张,但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关怀从来不是嘴上功夫,而是甘愿弄脏双手的实际行动。这种精神内核,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

"含血吮疮"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