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án
  • míng
  • yǐ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án míng yǐn jì

成语解释: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繁体字形:含明隱跡

英文翻译:Insinuation

含明隐迹的意思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隐:[yǐn]1.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2.伤痛:隐恻。3.怜悯:恻隐之心。[yìn]倚,靠: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成语评论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含明隐迹"这个成语时,都会疑惑:这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其实它更像一种生存智慧的写照。就像春天埋在地里的种子,表面看不到生长痕迹,实际上正在默默积蓄破土的能量。

东汉严子陵的故事最能诠释这个成语。当老同学刘秀成为光武帝后,他既不应召做官,也不刻意避世,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垂钓富春江。有人问他为何放弃荣华富贵,他笑答:"你看这江水时急时缓,人生进退不也该顺势而为吗?"这种既不锋芒毕露,又不完全归隐的态度,正是"含明隐迹"的精髓。

当代职场中,这个智慧依然适用。我认识的设计师小林,在团队讨论时总是不急于发言,而是先观察每个人的思路。等大家争论得差不多了,她才指着设计稿某处说:"这里加个渐变过渡会不会更自然?"往往这时候,她的建议就像拼图的最后一块,让整个方案瞬间完整。这种后发制人的策略,既避免了无谓的争执,又让价值自然显现。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讲究自我展示,"含明隐迹"已经过时。我倒觉得恰恰相反——当所有人都举着喇叭喊话时,懂得适时调低音量的人反而容易被听见。就像深夜的路灯,越是昏暗的环境,它的光亮越显珍贵。关键不在于隐藏本身,而在于选择何时亮剑。

观察身边的树木会发现,年轮最密的往往不是最高最直的,而是那些经历过风雨懂得屈伸的。或许人生也该如此:不必时刻绷紧弓弦,留些余地方能从容转身。当别人都在追逐聚光灯时,懂得在阴影里打磨锋芒的人,终会等到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