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ūn fēng yǐn yǔ
成语解释:犹言餐风宿露。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乞改稿》:“急莫急于国课,去年职开征之始,昼夜焦蒿,吞风饮雨,仅得免于参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吞風飲雨
英文翻译:Swallow the wind and drink the rain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饮:[yǐn]1.喝,有时特指喝酒:痛饮。饮料。饮食。饮水思源。2.可以喝的东西:冷饮。3.饮子:香苏饮。4.中医指稀痰。5.心里存着;含着:饮恨。[yìn]给牲畜水喝:饮牲口。马饮过了。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吞风饮雨”常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比如,一位创业者白天四处奔波拉投资,深夜还在修改方案,朋友问他累不累,他笑道:“年轻时吞风饮雨,老了才有故事可讲。”这种例子生动地展现了成语的“苦中坚持”之意。
可能有人会问:“吞风饮雨和普通吃苦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主动选择。就像登山者明知暴风雨将至仍要出发,他们吞下的是挑战的烈风,饮下的是成长的骤雨。这种态度让困难本身成了滋养生命的养分。
再比如北方农民常说:“庄稼人就得学会吞风饮雨。”早春顶着寒风播种,盛夏冒着雷雨抢收,这种与自然博弈的生存智慧,恰恰体现了成语背后人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我观察到,现代社会很多行业其实也在践行这种精神——科研团队熬夜攻关、医护人员连轴值班,都是在用不同方式“吞风饮雨”。
有人认为这种说法过于悲壮,我倒觉得它更像种清醒的浪漫。就像马拉松选手在暴雨中奔跑时,既承认环境的恶劣,又享受突破自我的快感。这种既现实又积极的态度,或许正是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的魅力所在。
当看到建筑工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或是外卖骑手在台风天穿梭送餐,或许我们可以重新理解“吞风饮雨”——它不只是被动承受,更像是主动将逆境转化为生命力的过程。下次遇到棘手难题时,不妨告诉自己:此刻吞下的风,终将化作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