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ūn dāo guā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成语出处:《南史 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吞刀刮腸
英文翻译:Swallowing knife and scraping intestines
吞: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刮:1.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把物体表面上的某些东西去掉或取下来:刮胡子。刮锅。刮下一层皮。2.在物体表面上涂抹(多用于糨糊一类稠东西):刮糨子。3.搜刮(财物)。4.(风)吹:又刮起风来了!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吞刀刮肠”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字面意思是吞下刀子刮自己的肠子,其实用来比喻彻底改正错误的决心。比如有人长期熬夜导致健康受损,某天突然宣布要调整作息,朋友可能调侃道:“你这可是要吞刀刮肠啊!”这里既点出了改变的艰难,又暗含鼓励的意味。
这个成语最适合用在什么场景呢?假设小明沉迷游戏耽误学业,被父母教育后决定卸载所有游戏软件。老师知道后可以说:“吞刀刮肠的决心值得肯定,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这就把成语和现实中的自我革新联系起来,既形象又有警示作用。
为什么古人要用这么血腥的比喻?其实这正是汉语的精妙之处——用极端意象引发情感共鸣。就像我们现在说“壮士断腕”,都不是真的要见血,而是强调决断的魄力。这种表达方式让抽象的决心变得具体可感,千百年后依然能引发共鸣。
工作中也能用到这个成语。比如公司要改革积弊已久的报销制度,财务总监在动员会上说:“这次改革要有吞刀刮肠的勇气,该废除的流程坚决废除。”这时候成语就变成了组织变革的宣言,既表明态度又提振士气。
不过要注意使用分寸。上次看到网友评论明星减肥,说人家“天天晒健身餐真是吞刀刮肠”,这就成了阴阳怪气。成语本身带有褒扬决心的意味,若用在他人身上要考虑语境,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信息爆炸时代,改变坏习惯就像从高速列车上跳下来——不仅需要勇气,还要承受惯性带来的不适。但就像刮骨疗毒的关公,暂时的疼痛能换来长久的健康。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手术刀”,而不是盲目追求痛苦本身。
下次遇到需要重大改变的时刻,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不适感,但就像春雨后的竹笋,破土时的阻力正是向上的助力。重要的是在决心和智慧之间找到平衡,让改变既有力度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