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òu lái zhī xiù
成语解释: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年轻人
繁体字形:后來之秀
英文翻译:the bright younger generation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秀:1.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六月六,看谷(粟)秀。2.姓。3.清秀:秀丽。眉清目秀。山清水秀。秀外慧中。4.聪明;灵巧:内秀。心秀。5.特别优异:优秀。6.特别优异的人才:新秀。后起之秀。7.表演;演出:作秀。时装秀。泳装秀。[英show]
“后来之秀”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张,虽然年纪轻,但解决问题又快又准,连老员工都忍不住夸他:“真是后来之秀啊!”这时候你可能想问:这词只能用在职场吗?当然不是!比如社区里刚成立的志愿者团队,短短三个月就组织了几十场公益活动,街坊们也会感叹:“这群年轻人真是后来之秀!”
有人可能会疑惑:“后来之秀”和“后起之秀”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形容后辈中的优秀者,但“后来之秀”更突出“时间顺序上的后来者”。比如在科技创新领域,某初创公司用全新模式超越行业巨头,媒体报道时往往会用:“这家成立仅三年的企业,堪称行业后来之秀。”
如何成为别人眼中的后来之秀?我曾观察过许多案例,发现一个共性:真正的后来之秀从不把“超越前辈”挂在嘴边。就像邻居家读高中的妹妹,她默默研究天文知识三年,去年竟在国际竞赛中获奖。当记者问她成功的秘诀,她只说:“我只是站在前辈搭建的望远镜上看星星。”这种谦逊的姿态,反而让她的成就更加耀眼。
有人担心: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后来者还有机会吗?看看直播电商领域就知道答案。两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农产品带货主播小王,通过钻研短视频创作技巧,把家乡的脐橙卖到全国。他常说:“每个时代都有新的赛道,关键要找到自己的发力点。”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成为后来之秀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
在教育培训行业,我见过太多后来之秀的故事。有位四十岁转行做编程培训的老师,凭借多年项目经验开发出更落地的课程体系。他说:“后来者不一定年轻,但必须带来新价值。”这句话点破了成语的深层含义——优秀与否,从来与资历深浅无关,而是看能否创造独特的贡献。
观察身边的后来之秀,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特点:既尊重传统,又敢于突破。就像传统茶馆里推出“AI点茶”服务的90后店主,既保留了茶道精髓,又用科技提升体验。这种“新旧融合”的智慧,或许正是这个时代对后来之秀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