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òu shí xiān shēng
成语解释:声:声势。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武力打击在后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檄》:“一战乘胜而渡江,诸将列降而献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实先声,易如破竹,昭天顺人信之助,成我风行草偃之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先礼后兵
繁体字形:后實先聲
英文翻译:Post real sound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先:1.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先进。先例。事先。领先。争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说几句。3.暂时: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虑。4.祖先;上代:先人。5.尊称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术比先强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诉我?7.姓。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后实先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个例子:一家科技公司开发了一款新产品,但正式发布前先在社交媒体上放出概念视频,引发全网讨论,等到热度达到顶峰时才官宣发售日期——这就是典型的“先制造声势,后落实行动”。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画大饼’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后续是否真正兑现承诺。比如某公益组织在发起捐款活动前,先用真实故事和透明计划打动公众,筹款结束后又详细公布资金流向,这种“先声夺人+后续跟进”的模式,既建立了信任,又实现了目标。
我观察到现代职场中也存在有趣的应用现象。去年我们部门想推动新工作流程,主管没有直接下命令,而是先组织了三场跨部门交流会,让大家自发提出优化建议。当共识逐渐形成时,新方案推行阻力反而变小了——先用沟通铺垫,再用行动落实,比强硬推行有效得多。
这种策略的妙处在于把握了人性特点:人们更愿意支持自己参与过、期待过的事情。就像小说连载总是先放预告吊胃口,游戏公测前要做足宣传,本质上都是“先声后实”的思维延伸。不过要注意的是,声势造得越大,后续兑现的压力也越重,就像吹气球,吹得太满容易爆。
最近看到有个初创团队在这方面栽了跟头。他们为智能水杯做了惊艳的众筹宣传,承诺三个月后发货,结果供应链出问题导致延期半年。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声量与实力必须保持平衡,就像放风筝,线放得再高,手里总要攥紧那根绳。
回到日常生活,其实每个人都在无意识运用这个智慧。想约朋友周末爬山,周一先群发美景照片“种草”;打算给孩子报兴趣班,提前半年就有意无意聊相关话题。这些小心思能奏效,正是因为它符合“先营造心理预期,再促成实际行动”的行为逻辑。
说到底,“后实先声”不只是个成语,更像是种生存智慧。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让别人听见你的声音,又能在之后稳稳接住期待,或许正是我们需要持续练习的沟通艺术。就像泡茶,沸水冲下去的激荡之后,总要等茶叶慢慢舒展,才能品出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