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shēng
  • guò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shēng guò shí

成语解释: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豨传赞》:“及为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繁体字形:名聲過實

英文翻译:Over famous

名声过实的意思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成语评论

说到“名声过实”,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德不配位”这个词。比如某明星频繁上热搜却拿不出代表作,评论区总会出现这样的声音:“他的实力撑不起现在的流量。”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公司高管拿着百万年薪却搞垮项目,网红带货翻车后道歉被群嘲,本质上都是公众对“名实差距”的不满。

为什么会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

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这位年轻将领能对着沙盘把兵法讲得头头是道,真正带兵打仗却被秦军杀得片甲不留。就像现在某些顶着名校光环的“面霸”,面试时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入职后连Excel公式都用不利索。这类情况往往源于评价体系的错位:人们容易被表面的光环迷惑,而忽视了对实际能力的检验。

名过其实就一定是坏事吗?

三国时期的庞统给了我们不同视角。这位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刚投靠刘备时,因为相貌丑陋只当了个县令。后来他故意积压公务三个月,等刘备问责时半日处理完所有案件,这才获得重用。有时候适度的“名声溢价”反而能争取到证明自己的机会,关键要看当事人后续能否用实力填平差距。

普通人如何避免捧杀陷阱?

我常跟团队新人说:“别急着把网名改成'XX领域专家',先做出三个成功案例。”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平时默默无闻却能在关键时刻技惊四座。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有人选择用夸张的Title吸引关注,但真正走得远的,往往是那些把精力花在打磨作品而不是经营人设的人。

当遇到名不副实的上司怎么办?

明朝有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某县官断案稀里糊涂,师爷却在每次判词里悄悄修正法律漏洞。这启示我们,与其纠结领导是否名副其实,不如聚焦在如何把具体事务做到专业。就像在职场中,与其抱怨“外行指导内行”,不如用扎实的数据报告和可落地方案来建立话语权。

观察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物,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到袁隆平扎根稻田数十载,都在印证一个道理:名声可以暂时跑在实力前面,但两者终究要在某个里程碑相遇。或许我们应该少关注别人头上的光环是否耀眼,多思考自己脚下的道路是否踏实。

"名声过实"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