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jiān
  • shō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lì jiān shōu

成语解释:收:收获。又有名又得利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法子是有的,不过要化几文,然而倒是个名利兼收的事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繁体字形:名利兼収

英文翻译:Fame and wealth

名利兼收的意思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成语评论

名利兼收”这个词听起来像人生赢家的标配,但现实中真有这么完美的状态吗?举个例子,一位医生在偏远山区开诊所,既因救死扶伤被媒体报道获得社会赞誉,又因患者口碑带来稳定收入——这不就是名利双收的鲜活案例?

有人会问:追求名利会不会显得功利?其实关键在于实现方式。某科技公司创始人研发环保材料,产品热销带来财富的同时,其“绿色创新”理念被写入行业白皮书。这种通过创造社会价值获得回报的模式,恰恰打破了“名利对立”的固有认知。

文化领域也不乏典型。有位网络作家坚持创作优质历史小说,作品改编影视剧后既登上畅销榜,又获得文学奖项。这说明当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时,名望和收益完全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从个人观察来看,现代社会的名利兼收更强调“先利他后利己”的逻辑。就像自媒体创作者专注解决特定人群的困惑,当内容真正帮到他人时,流量变现反而成了水到渠成的结果。这种模式下,名是影响力的外显,利则是价值的量化体现。

或许有人疑惑:普通人如何触及这种状态?某位手工匠人的经历值得参考:他将传统木雕技艺结合现代设计,通过短视频传播文化,订单暴增的同时被授予非遗传承人称号。这个案例揭示,找准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往往能打开新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名利兼收需要时间沉淀。就像培育果园,既要勤于松土施肥(积累专业能力),也要懂得修剪枝叶(舍弃短期诱惑)。当个人品牌如同老树扎根,荣誉与回报自然会像春华秋实般如期而至。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名利兼收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它更像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艺术——用持续创造对抗投机取巧,以真诚付出换取双向认可。正如江河奔流时既雕刻峡谷又滋养田野,人在追求卓越的路上,也终将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名利兼收的造句

  1. 造句 要是他正在那儿名利兼收,那对于他个人当然是很好的了.
  2. 造句 读过圣贤书的李知县干脆来个名利兼收,下令从即日起免去对县城主道小摊贩各种捐税的征收,衙役们的薪水由自己直接发下去。
  3. 造句 你当明星赚了的钱都是你的,名气也都是你的,名利兼收,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4. 造句 这场移民行动中,朱明复不仅收了中亚土地,还收了奥斯曼一笔中介费,可谓人财两得,名利兼收。
  5. 造句 众人有的早想告辞,见突变一起,便安坐观看,听白逆龙这么一说,本已绝望的心,顿时复起,皆都有意要再尽力争取那鳖头之名,好娶个美貌的妻子,并且名利兼收。
  6. 造句 所以,这类任务,只要我们分析正确,决策得当,则成可名利兼收,败亦于己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