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én
  • l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è mén lìng hù

成语解释:各:各自;另:别的,另外。各自立有自己的门户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3回:“各门另户,谁管谁的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各門另户

英文翻译:Door to door

各门另户的意思

各:[gè]1.指示代词。a)表示不止一个:世界各国。各位来宾。b)表示不止一个并且彼此不同:各种原材料都备齐了。各人回各人的家。2.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双方各执一词。左右两侧各有一门。三种办法各有优点和缺点。3.姓。[gě]特别(含贬义):这人真各。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另:别的,以外:另外。另行(xíng)。另议。另眼看待。另起炉灶(a.喻重新做起;b.喻另立门户,另搞一套)。

户:1.门:门户。夜不闭户。2.人家;住户:户籍。专业户。3.门第:门当户对。4.户头:存户。账户。开户。5.用于家庭: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6.姓。

成语评论

各门另户”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拆开看其实很好理解——字面意思是“各家有各家的门,各户有各户的屋”。比如老张家开超市,老李家卖早点,虽然都在一条街上做生意,但各门另户互不干扰,反而让整条街热闹又丰富。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各自为政”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就明白了。社区里有人提议统一绿化风格,但王阿姨坚持在自家院种月季,刘叔非要栽竹子,最后大家笑着说“各门另户也挺好,百花齐放才有趣”。这里强调的不是对立,而是包容差异的智慧。

说到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我常看到年轻人和父母“分家”时的情况。表弟去年搬出去租房子,姑姑开始总念叨“家里又不是没空房”,后来却承认:“各门另户让他学会了自己换灯泡、修水管,倒比在家时勤快多了。”这种适度的分离反而催化了成长。

不过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就像我们办公室推行灵活办公制度,有人在家效率翻倍,也有人因为缺乏监督整天摸鱼。这时候就能理解为什么古人说“各门另户需自律,开合自在分寸间”。独立空间给了自由,但也考验着自我管理能力。

观察城市建筑变迁特别能体现这个道理。二十年前流行整齐划一的单位宿舍楼,现在新建小区却讲究“各门另户有特色,露台花园显个性”。这种变化不只是审美演进,更反映了人们对多元生活方式的追求——既要社区归属感,也要保留私人领域的独特性。

有朋友曾问我:强调独立性会不会影响人际关系?想起去年参加的读书会,成员们来自不同行业,每次交流时总能碰撞出新观点。正如那句“各门另户开窗牖,清风明月共一楼”,保持个性差异反而让思想交流更生动,就像不同乐器合奏比单一音色更美妙。

在这个强调协作又注重个人价值的时代,“各门另户”的智慧或许能给我们新启发。就像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每个APP专注解决特定需求,但通过系统整合又能实现整体功能。这种既独立又互联的状态,可能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趣共鸣点。

"各门另户"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