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jī gū gū
成语解释:指脸挨脸地小声说话,以免别人听见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在一个床铺旁边,嘴里叽叽咕咕的说了两句听不懂的话,便有一个人在被窝里钻出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
繁体字形:叽叽咕咕
英文翻译:talk in a low voice
叽:拟声词。小鸟或小鸡的叫声:小鸟叽叽叫。
叽:拟声词。小鸟或小鸡的叫声:小鸟叽叽叫。
咕:拟声词。母鸡、斑鸠等的叫声。
咕:拟声词。母鸡、斑鸠等的叫声。
“叽叽咕咕”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低声说话或私下议论的样子。比如同事们在茶水间里叽叽咕咕讨论新政策时,领导一进门,大家立刻安静了——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用这种方式交流?
举个例子,小张发现隔壁部门预算被砍,忍不住和同事嘀咕:“听说王经理的项目黄了?”结果第二天谣言传遍公司。这里的关键是,“叽叽咕咕”往往伴随着信息不透明。当人们对某件事缺乏官方解释时,就容易用这种“加密通话”填补认知空白。
有人可能会问:私下议论一定不好吗?其实未必。去年我们团队接了个紧急项目,大家在走廊里边走边叽叽咕咕头脑风暴,反而碰撞出好几个创意点子。这说明语境很重要——如果是解决问题导向的讨论,这种随性的交流方式反而能打破拘束感。
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强调“开放沟通”的企业,员工越少叽叽咕咕。就像我们公司去年拆除了所有隔板改成开放式办公区后,茶水间的“秘密会议”明显减少。这或许印证了:当信息渠道畅通时,人们更倾向于光明正大地表达想法。
不过话说回来,生活中偶尔的“叽叽咕咕”也有其存在价值。记得有次朋友准备求婚,几个死党在咖啡馆角落窃窃私语策划惊喜,那种带着神秘感的筹备过程,反而让最终的成功显得更有温度。可见这个成语并非只有负面含义,关键看动机是建设性还是破坏性。
下次听到周围有人叽叽咕咕时,不妨先别急着下判断。试着思考背后的原因:是信息不透明导致的焦虑?还是单纯想制造轻松氛围?理解这些细微差别,我们就能更智慧地选择参与还是远离这样的对话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