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ái
  • shēng
  • f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i gé shēng fēng

成语解释: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成语出处:《晋书 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官风正

繁体字形:台閣生風

英文翻译:Wind in the attic

台阁生风的意思

台:[tái]1.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远望:瞭望台。塔台。亭台楼阁。2.公共场所室内外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用砖砌或用木料制成):讲台。舞台。主席台。3.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锅台。磨台。灯台。蜡台。4.(台儿)像台的东西:井台。窗台儿。5.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写字台。梳妆台。乒乓球台。6.a)用于整场演出的戏剧、歌舞等:一台戏。一台晚会。b)用于机器、仪器等:一台机床。三台天文望远镜。7.指台湾省:台胞。8.敬辞,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台。台鉴。9.姓。10.见〖台风〗1。[tāi]台州(Tāizhōu),地名;天台(Tiāntāi),山名,又地名,都在浙江。

阁:1.旧时楼房的一种,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于高处,可凭高远望。2.女子卧室的旧称:闺阁。出阁(出嫁)。3.指内阁:组阁。阁员。4.存放东西的架子:束之高阁。5.“閤”,另同“”;另音hé,同“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成语评论

说到"台阁生风"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这个出自《晋书》的成语原指尚书台的风气肃穆,现在常用来形容高官显贵的威严,或是文章风格的庄重典雅。比如某位领导在重要会议上发言时"谈吐如台阁生风",既体现其身份分量,又暗含对严谨态度的肯定。

有朋友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威严庄重"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台阁"二字暗含的场所感。就像我们走进法院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这个成语自带场景暗示,让人联想到古代官署的肃穆氛围。比如描述学术论文时用"字里行间台阁生风",比单纯说"严谨规范"更显文字的画面感。

现代生活中其实有不少活用场景。某次参加行业论坛,有位演讲者将枯燥的行业数据讲得妙趣横生,会后同行却评价:"虽然讲得生动,终究少了些台阁生风的持重感。"这种用法既肯定了演讲技巧,又点出专业场合应有的严肃基调,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有人担心这类成语会显得迂腐,我倒觉得关键在使用情境。在需要体现文化底蕴的场合,适当使用反而能提升表达质感。就像西装革履不适合爬山,但在商务谈判中就是得体装扮。上周帮朋友修改演讲稿时,特意在结尾处加上"愿此次交流台阁生风,诸君皆有所获",既呼应了正式场合,又避免了刻板说教。

语言就像调色盘,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台阁生风这类词汇或许不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在特定语境下使用,就像给文字佩戴了一枚精致的胸针,虽不张扬,却能悄然提升整体格调。下次撰写正式文件或重要发言时,不妨试试这个自带"场景特效"的成语,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