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āo péi mò zuò
成语解释: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仪礼·士冠礼》:“兴,筵末坐啐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交往谦辞
繁体字形:叨陪末座
英文翻译:get an invitation
叨:[dāo]〔叨叨〕没完没了地说。[dáo]〔叨咕〕小声絮叨:你们整天在一起叨什么![tāo]谦辞。表示受到(别人好处):叨教。
陪:1.陪伴;伴同:作陪。2.从旁协助:陪审。3.古又同“赔”。
末:1.东西的梢;尽头:末梢。秋毫之末。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末倒置。舍本逐末。3.最后;终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车。上世纪末。4.末子:锯末。茶叶末儿。把药研成末儿。5.姓。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座:1.座位:座次。满座。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座儿。2.放在器物底下垫着的东西:茶碗座儿。石碑座儿。3.星座:大熊座。天琴座。4.敬辞,旧时称高级长官:军座(称军长)。5.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一座山。一座水库。一座高楼。6.姓。
“叨陪末座”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很常见。比如公司年会时,小李刚入职三个月,看着部门前辈们热络地聊天,自己默默坐在圆桌最外侧的位置,边听边记会议要点。这种“自觉坐在最次要席位”的状态,就是典型的叨陪末座。
为什么人们会用这个成语?其实它传递着双重含义:既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也暗含自我定位的清醒。就像上周读书会,王姐作为新成员,主动把沙发主位让给资深书友,自己搬了把折叠椅坐在角落。这种姿态既避免了喧宾夺主,又为后续交流创造了舒适的空间感。
现代职场还需要这种谦卑态度吗?我的观察是:分寸感比绝对谦卑更重要。去年市场部汇报方案时,实习生小张虽然坐在会议桌末端,但当被问到数据细节时,她立刻调出准备好的图表进行补充说明。这种“位置靠后但准备在前”的做法,反而比硬挤到前排更让人印象深刻。
有意思的是,叨陪末座在朋友聚会中也有独特价值。上个月同学聚餐,组织者老陈特意把二十年未见的转学生安排在餐桌中央,自己端着啤酒杯坐在上菜位。这个细微的座位安排,既成全了重逢的仪式感,又用行动表达了“你才是今晚主角”的温暖心意。
从这些场景里我有个体会:位置的选择本就是种无声的表达。与其纠结该不该谦让,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什么姿态最合适”上。就像茶道中的末席,看似不起眼,却能最清楚地观察全场——有时候后退半步,反而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