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ìng yǎn kàn qù
成语解释:另:别的,另外;觑:细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特别照顾与优待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7卷:“官府都另眼看觑,谁人轻贱你?”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另眼看覷
英文翻译:Look at it
另:别的,以外:另外。另行(xíng)。另议。另眼看待。另起炉灶(a.喻重新做起;b.喻另立门户,另搞一套)。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看:[kàn]1.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看书。看电影。看了他一眼。2.观察并加以判断:我看他是个可靠的人。你看这个办法好不好。3.访问:看望。看朋友。4.对待:看待。另眼相看。别拿我当外人看。5.诊治:王大夫把我的病看好了。6.照料:照看。衣帽自看。7.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或词组前面,表示预见到某种变化趋势,或者提醒对方注意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行情看涨。别跑!看摔着!。看饭快凉了,快吃吧。8.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试一试(前面的动词常用重叠式):想想看。找找看。等一等看。评评理看。先做几天看。[kān]1.守护照料:看门。看自行车。一个工人可以看好几台机器。2.看押;监视:看犯人。看俘虏。
觑:[qù]看;瞧:觑视。觑伺。小觑。面面相觑。冷眼相觑。[qū]把眼睛合成一条细缝(注意地看):偷偷儿地觑了他一眼。他微微低着头,觑着细眼。觑起眼睛,看看地面上有没有痕迹。
生活中,我们常说"别用老眼光看人",但"另眼看觑"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新同事小张入职时总躲在角落,直到某次项目会上他提出了突破性方案,领导突然笑着说:"看来咱们得另眼看觑小张了"。这个场景生动展示了成语的核心——当发现隐藏价值时,主动调整原有判断。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刮目相看"有什么区别?仔细琢磨会发现微妙差异。就像邻居王叔总抱怨儿子沉迷游戏,却在编程比赛中看到孩子获得全国大奖,这时候说"刮目相看"侧重认知转变,而"另眼看觑"更像主动选择新视角。好比摄影师换广角镜头,不是被动接受变化,而是主动调整观察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这个成语特别值得玩味。我见过家长总盯着孩子考试分数,直到某天发现孩子默默照顾流浪猫时的温柔,才惊觉"该另眼看觑孩子了"。这种视角转换往往能打开亲子关系的新局面。就像玉石雕刻师不会因原石外表粗糙就否定内在价值,我们看待他人也需要这样的智慧。
职场中更需活用这种思维。记得部门曾有个实习生总被派去订咖啡,直到某次她整理出客户需求的思维导图,大家才意识到她缜密的逻辑能力。其实每个看似普通的人,都可能藏着未被发现的闪光点。就像考古学家不会轻视任何一块陶片,生活中保持开放视角,往往能收获意外惊喜。
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容易陷入刻板印象的泥潭。下次遇见快递小哥背诵英语单词,看到广场舞阿姨操作无人机,或许正是实践"另眼看觑"的好时机。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关乎对他人的认知,更是对自己思维局限的突破。就像打开阁楼的老箱子,换个角度端详,灰尘覆盖的旧物也可能变成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