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ǒu chū dā yán
成语解释: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讲大话
繁体字形:口出大言
英文翻译:brag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口出大言”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嘴里说出夸张的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不切实际,喜欢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成果。比如有人拍着胸脯说:“这项目三天就能搞定!”结果一周过去了还没进展,旁人可能就会摇摇头:“哎,又口出大言了。”
问题1:为什么有人喜欢“口出大言”?其实背后藏着两种心态:要么是为了给自己壮胆,要么是想快速获得他人认可。比如学生考试前大喊“这次我肯定拿满分!”,可能既是在自我激励,也是在掩饰内心的紧张。
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楚汉相争时,项羽见秦始皇巡游,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这句话在当时绝对算“口出大言”,毕竟他当时只是个没落贵族。但正是这种豪气,后来真让他成了西楚霸王。你看,大话有时候也能变成现实。
问题2:说大话一定不好吗?倒也不尽然。心理学中有个“自我实现预言”理论——当人公开说出某个目标,反而会加倍努力去实现它。就像创业者常说“我们要改变行业格局”,这种看似夸张的宣言,往往能凝聚团队士气。
不过要注意“度”的把握。我见过不少初创公司,前期把融资计划吹得天花乱坠,结果产品根本达不到承诺的水平,最后投资人、客户都失望离场。这就像吹气球,适当鼓气能飞起来,吹过头了只会“砰”的一声炸开。
生活中最有趣的,是那些“口出大言”却意外兑现的情况。邻居张叔去年在小区棋牌室放话“三个月减掉啤酒肚”,开始大家都当笑话听。没想到他天天晨跑、戒了夜宵,现在真瘦了二十斤。可见大话配上行动力,就能化夸张为励志。
所以啊,下次听到别人说大话,别急着嘲笑。不妨观察后续:如果对方开始默默努力,那叫“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光说不练,再调侃“口出大言”也不迟。毕竟语言是种子,行动才是让它开花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