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é lǐng céng luán
成语解释:叠:重叠;层:重复,接连出现。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走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叠岭层峦险峻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谓语、状语;用于地势等
繁体字形:曡嶺層巒
英文翻译:Overlapping mountains
叠:1.一层加上一层;重复:重叠。叠石为山。层见叠出。2.折叠(衣被、纸张等):叠衣服。把信叠好装在信封里。3.姓。
岭:1.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一道岭。崇山峻岭。翻山越岭。2.高大的山脉:南岭。秦岭。大兴安岭。3.专指大庾岭等五岭:岭南。4.姓。
层:1.重叠;重复:层峦叠嶂。层出不穷。2.重叠事物的一个部分:外层。云层。3.a)用于重叠、积累的东西:五层大楼。两层玻璃窗。b)用于可以分项分步的东西:去了一层顾虑。还得进一层想。c)用于可以从物体表面揭开或抹去的东西:一层薄膜。擦掉一层灰。4.姓。
峦:小而尖的山。也泛指山:岗峦起伏。重峦叠嶂。
说到“叠岭层峦”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比如:“站在山顶望去,叠岭层峦之间云雾缭绕,仿佛置身水墨画中。”这里用简单的场景描述,就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壮阔的自然之美。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来写风景吗?其实不然。举个例子,有人形容复杂的人际关系:“公司内部的派系斗争,简直像叠岭层峦,让人看不清方向。”你看,原本形容山的词汇,用来比喻错综复杂的问题,是不是立刻有了画面感?
再比如旅行博主写攻略时用到的句子:“建议选择清晨出发,当阳光穿透叠岭层峦,整片山谷会被染成金色。”这里既点明了时间选择的重要性,又通过成语让读者对美景产生期待。为什么用“叠岭层峦”而不是“很多山”?因为前者自带层次感和韵律美。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营造空间纵深感的场景。比如小说中描写战场:“敌军的营帐在叠岭层峦间若隐若现,谁也不知道藏着多少伏兵。”短短一句话,既交代了地形特征,又埋下了悬念的种子。
还有人会疑惑:现代写作中是否显得过时?看这个例子就明白了:“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架层层堆叠,宛如科技时代的叠岭层峦。”将传统意象与现代科技结合,反而能碰撞出新鲜的火花。关键在于找到事物之间的共性——重复叠加的形态特征。
最后分享个实用技巧:使用这类成语时,可以试着在后面接具体的行为或感受。比如:“面对叠岭层峦般的待办事项,我决定先泡杯咖啡理清头绪。”既有视觉冲击,又带出人物反应,让文字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