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ā qián chǎn yōu
成语解释:潜:潜伏;幽:隐藏。阐发沉渐深奥的事理
成语出处: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述异·桃花夫人示梦》:“此翰苑笔也,聊赠一枝,以报发潜阐幽之厚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發潛闡幽
英文翻译:Exploring and elucidating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潜:1.隐在水下:潜泳。潜到海底。2.隐藏;不露在表面:潜伏。潜流。潜移默化。3.秘密地:潜逃。4.指潜力:革新挖潜。5.姓。
阐:讲明;表明:阐述。
幽:1.僻静;深远;昏暗:幽静。幽谷。2.隐蔽的;不公开的:幽居。3.沉静;深微:幽思。4.囚禁:幽禁。5.迷信指阴间:幽冥。6.幽州,古地名。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
“发潜阐幽”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啥意思?简单说就是“把隐藏的东西挖出来,把模糊的道理讲清楚”。比如考古学家研究一块残破的陶片,突然一拍大腿:“这块花纹和商代青铜器的纹路能对上!”——这就是用专业知识把历史碎片背后的文明密码给“发潜阐幽”了。
有人会问:“这词只能在学术研究里用吗?”当然不是。前阵子邻居李叔修老收音机,拆开发现电路板背面有行小字,按着提示换了颗电容,杂音立刻消失。他逢人就乐:“没想到二十年前的工程师还藏着这手绝活!”你看,生活中处处有等待被发现的智慧,这就是“发潜阐幽”的魅力。
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想想看,现在短视频里到处是“三分钟读完名著”,但真正的好书就像洋葱,剥开层层表象才能尝到真味。就像我读《红楼梦》时,初看只觉得是爱情故事,后来注意到丫鬟们的对话里藏着家族兴衰的密码,这才算摸到了点“发潜阐幽”的门道。
有趣的是,这种思维还能跨界用。去年程序员小王研究古籍排版,意外发现明代刻本的字距算法,居然和现代网页响应式布局原理相通。他说这叫“用代码翻译古人智慧”,要我说,这就是把“发潜阐幽”玩出了新花样。
说到底,发潜阐幽不是专家的特权。当你在旧货市场辨认出民国的漆器工艺,当菜场大妈教你挑西瓜的“一掌三拍”秘诀,甚至当孩子追问“为什么树叶会变色”时,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隐藏的真相发光。这世界像个巨大的藏宝图,重要的不是找到多少宝藏,而是保持那双愿意发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