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ǎn qiú shāng pí
成语解释: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知轻重本末
繁体字形:反裘傷皮
英文翻译:Anti fury and skin injury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裘:1.毛皮的衣服:狐裘。轻裘。集腋成裘。2.姓。
伤:1.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作战负伤。探伤仪。2.损害:伤筋动骨。伤感情。3.因故得病:伤风。伤寒。伤食。4.悲哀:伤心。悲伤。5.妨碍:无伤大体。
皮: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6.有韧性的:皮糖。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10.姓。
“反裘伤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但背后的道理特别实在。举个例子,老王为了省钱把汽车轮胎用到磨平才换,结果雨天打滑撞上护栏,修车费反而比换轮胎贵三倍——这不就是“反裘伤皮”吗?明明想省小钱,最后反而赔了大钱。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人们总干这种倒贴本的事?其实这和我们的决策惯性有关。就像新手妈妈过度消毒婴儿用品,结果孩子免疫力反而变差。当我们过度关注表面保护时,常常忽略事物本身的运行规律。
我有个开餐馆的朋友亲身验证过这个道理。他为了留住老顾客,十年不涨价,结果成本上涨逼得他用劣质食材,最后招牌菜口碑崩盘。你看,这和古人说的“反裘而负刍,爱其毛而忘其皮”简直一模一样,保护皮毛却伤到根本。
现代生活中这种案例随处可见。比如打工人疯狂加班赚奖金,结果累垮身体住院花光积蓄。这时候我们该反思:短期获益和长期代价之间,真的划得来吗?有个数据很有意思:医院心内科30%的年轻病患,都是连续三年日均工作12小时以上的“奋斗者”。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送给爱走极端的人。就像我见过健身狂魔每天练四小时,结果关节磨损提前退役。任何事情超过合理限度就会走向反面,这或许就是“反裘伤皮”给当代人最重要的启示——保护不等于过度保护,发展不能涸泽而渔。
下次遇到需要取舍的情况,不妨先画个价值坐标轴。横轴写当下收益,纵轴标未来成本,你会发现很多看似精明的选择,其实都在坐标系的第四象限——那个短期得利但长期血亏的危险区域。
说到最后,这个两千年前的成语在今天反而更有现实意义。当我们为了虚拟世界的点赞熬夜刷手机,为了超前消费拼命办信用卡,这些行为背后不都藏着那个倒穿皮袄的古人影子吗?时代在变,但人性的决策漏洞始终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