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ǎn zhǎng zhī yì
成语解释:反掌:反手。比喻事情十分容易办到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得了两州,心中大喜,不胜矜夸,谓取宋天下如反掌之易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容易
繁体字形:反掌之易
英文翻译:The change of reverse palm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掌:1.手掌:鼓掌。易如反掌。摩拳擦掌。2.用手掌打:掌嘴。3.掌管;掌握:掌舵。掌印。掌大权。4.某些动物的脚掌:熊掌。鸭掌。5.马蹄铁:这匹马该钉掌了。6.钉或缝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等:前掌儿。后掌儿。钉一块掌儿。7.钉补鞋底:掌鞋。8.加上(油盐等):掌点儿酱油。9.把:掌门关上。10.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易:1.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跟“难”相对):简易。轻易。易如反掌。显而易见。得来不易。2.平和:平易近人。3.轻视。4.改变;变换:变易。易名。移风易俗。不易之论。5.交换:贸易。交易。易货协定。以物易物。6.姓。
“反掌之易”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翻一下手掌那样简单”,常用来形容事情容易完成。比如有人问:“学会用手机点外卖难吗?”你可以回答:“这简直是反掌之易!只要点几下屏幕,热乎的饭菜就送到家门口了。”你看,这样的例子是不是既贴近生活,又能让人秒懂成语的含义?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事看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却可能遇到困难?举个例子,同事说“整理会议记录是反掌之易”,结果自己动手时才发现要归纳重点、调整格式,反而花了半小时。这时候才明白,成语虽然形容“容易”,但前提是要具备基础能力——就像翻手掌需要先长出手掌一样。
再举个有趣的场景:朋友吐槽自己学不会骑自行车,你可以鼓励他:“别怕,找到平衡感后就是反掌之易!你看街边那些小朋友,练两天就能满院子撒欢了。”这里既用成语化解了对方的焦虑,又暗示了“练习”的重要性。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来打破“畏难心理”——先降低心理门槛,再强调行动的必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反掌之易和‘小菜一碟’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表示容易,但语境不同。比如修理家电时说“换个零件是反掌之易”,显得更强调动作的轻巧;而说“组装家具是小菜一碟”,则更突出整体的轻松感。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汉语表达的妙处所在。
最后分享个观察: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常常搭配科技场景。比如程序员说“写个自动回复脚本是反掌之易”,或者设计师说“调整图片尺寸不过反掌之易”。这既反映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也提醒我们:所谓“容易”的背后,其实是专业能力的积累。下次遇到看似简单的事,不妨先问自己:“我真的具备翻动这个‘手掌’的力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