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i
  • shè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ù tai qù shèn

成语解释:见“去泰去甚”。

成语出处:唐·刘知幾《史通·世家》:“梁主敕撰《通史》,定为吴蜀世家,持彼僭君,比诸列国,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规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去太去甚

英文翻译:not to go beyond the limit

去太去甚的意思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太:1.高;大:太空。太学。太湖。2.极;最:太古。3.身份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老师(老师的父亲或父亲的老师)。太夫人(尊称别人的母亲)。4.a)表示程度过分(可用于肯定和否定):水太热,烫手。人太多了,会客室里坐不开。他太不谦虚了。b)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只限于肯定):这办法太好了。这建筑太伟大了。c)很(用于否定,含委婉语气):不太好。不太满意。5.姓。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甚:[shèn]1.副词。很;极:进步甚快。言之甚当。2.超过;过分:无甚于此者。过甚其辞。3.疑问代词。什么:要它作甚?。姓甚名谁?[shén]同“什(shén)”。

成语评论

去太去甚”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说的道理特别实在——凡事别走极端。比如有人减肥,一天只吃一顿饭,饿得头晕眼花,结果反而暴饮暴食反弹了。这就是“太甚”的典型例子。反过来,如果完全躺平不运动,天天炸鸡奶茶,健康也会亮红灯。所以老祖宗早就提醒我们:别把油门踩到底,也别让车子彻底熄火。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为了给客户留下好印象,连续一周熬夜改方案,结果汇报当天发烧住院了。领导反而摇头:“年轻人拼劲足是好事,但把自己累垮了,活儿谁干?”你看,过度努力反而成了绊脚石,这不就是“去太去甚”想说的道理吗?

为什么我们总容易做过头?

很多人以为极端=高效,其实这是个思维陷阱。就像烧开水,大火猛攻容易烧干锅,小火慢炖反而更省燃料。我有个朋友创业时每天工作18小时,结果公司没撑过半年;后来他改成专注核心业务,反而实现了盈利。用力过猛往往源于焦虑,而真正的智慧在于判断什么时候该收力。

在育儿领域更能体现这个道理。有些家长给孩子排满补习班,钢琴英语编程样样不落,结果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完全放养的家长,孩子又容易缺乏必要引导。好的教育就像放风筝,线太紧会断,太松会坠,关键在找到张弛有度的平衡点。

如何实践“刚刚好”哲学?

分享个小技巧:做决定前给自己设个“冷静期”。比如想冲动消费时,先问三个问题:这东西非买不可吗?现在买划算吗?买了会用几次?这个缓冲机制能有效避免“剁手太甚”。工作中也可以试试“番茄工作法”,专注25分钟就强制休息5分钟,让大脑像弹簧一样保持弹性,反而比持续硬扛效率更高。

最近看到个有趣的研究:那些能把爱好坚持十年以上的人,80%都保持着“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节奏。这说明持久的关键不在于爆发力,而在于可持续的节奏。就像跑马拉松,起跑时冲在最前面的,往往不是最终夺冠的人。

在这个非黑即白的网络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重拾“去太去甚”的古老智慧。它不是让人躺平,而是教会我们在激流中找到自己的航向——既不被浪潮裹挟着盲目向前,也不因畏惧风浪而停滞不前。毕竟生活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需要调节呼吸的耐力跑。

"去太去甚"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