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ó tōng jīng jí
成语解释: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学识
繁体字形:博通經籍
英文翻译:Extensive classics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籍:1.书;书册:古籍。经籍。2.登记隶属关系的册簿。引申指隶属关系:国籍。党籍。户籍。3.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原籍。祖籍。
哎呦,说到“博通经籍”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想: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就是形容一个人学问贼大,啥经典书籍都读过,而且还能灵活运用。举个栗子,老张可是咱们村出了名的“活字典”,《论语》《史记》倒背如流,连冷门的地方志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这可不就是博通经籍的典型嘛!
等等,有人要问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手机一搜啥都有,博通经籍还有啥用?这话可问到点子上了!你看隔壁王教授,虽然天天用电子书查资料,但他能把不同朝代的制度变迁讲得跟连续剧似的,还能结合当下政策分析利弊——这种深度理解可不是单纯复制粘贴能搞定的,你说对吧?
话说回来,博通经籍可不只是死读书。就拿我二舅来说,他年轻时把《天工开物》翻得稀烂,现在搞传统木工修复,愣是靠书里的原理复刻出了失传的榫卯结构。这波操作让我悟了:经典就像藏宝图,关键得会挖矿啊!
不过咱也得说句实在话,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读经典太“老古董”。要我说啊,这就好比吃火锅光涮肉不吃底料——经典就是那锅老汤底,没了它味道总差那么点意思。就像我表妹学中医,把《黄帝内经》读透之后,开方子都能结合节气变化,这不比单背药方强多了?
最后唠句掏心窝的:在这个AI都能写论文的年代,博通经籍更像是个“外挂技能”。就像我认识的那个游戏设计师,把《山海经》里的神兽特性揉进角色设定,做出来的游戏世界观直接碾压同行。所以说啊,老祖宗留下的经籍,那可是妥妥的创意金矿,就看你会不会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