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án
  • huò
  • zhāi
  • gu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án huò zhāi guǒ

成语解释:南货:南方的食品;斋果:供品。南方产的食品和上供的果品

成语出处:《北史·魏收传》:“尚书右仆射高隆之,求南货于昕、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南貨斎果

英文翻译:Fruit of the South

南货斋果的意思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货:1.货币;钱:通货。2.货物;商品:百货。南货。订货。销货。货真价实。奇货可居。商店来了一批货。3.指人(骂人的话):笨货。蠢货。好吃懒做的货。4.出卖:货卖。5.姓。

斋:1.斋戒。2.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所吃的素食:吃斋。3.舍饭给僧人、道人:斋僧。4.姓。5.屋子,常用于书房、商店的名称,学校宿舍也有叫斋的:书斋。新斋。第三斋。荣宝斋。

果:1.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果实。果品。果木。结果(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2.结局,与“因”相对:因果。成果。3.坚决:果决。果断。4.确实,真的:果真。如果。5.充实,饱足:果腹。6.姓。

成语评论

南货斋果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平时用得不多,但它的意思其实挺有意思的。比如可以说:“这家店虽然开在北方,卖的却是南货斋果,像桂花糕、龙井茶这些南方特产特别受欢迎。”这里的“南货”指南方特产,“斋果”原指寺庙供品,组合起来既强调地域特色,又带点雅致感。

为什么用这个成语? 其实它特别适合描述“特定场景下的独特事物”。比如朋友问你:“为啥这家咖啡馆只卖云南咖啡豆?”你就可以回:“南货斋果嘛,人家主打的就是原产地风味。”这样一来,既点明了独特性,又避免了干巴巴的解释。

有次我在苏州逛园林,看到茶室菜单写着“洞庭碧螺春配苏式茶点”,突然就想到这个成语。南方园林里喝南方茶、吃南方点心,这种氛围和物产的搭配,可不就是活生生的“南货斋果”?这种地域特色和文化场景的契合,正是成语最妙的地方。

现在还有必要用这类老成语吗? 我倒觉得挺有意思。比如直播卖货时,主播说“咱们今天全是南货斋果,云南菌子、潮汕牛肉丸应有尽有”,比直接说“南方特产”多了份文化味。不过要注意别用得太刻意,像聊家常时说反而显得做作。

记得有回帮长辈布置书房,他们非要摆个景德镇瓷瓶,说“书房就得有点南货斋果的雅气”。其实现在南北文化早就交融了,但这种成语就像个时光胶囊,保留着过去人们对地域特色的浪漫想象。用对了场合,反而能成为话题的调味剂。

说到底,语言就像活水,老成语用出新味道才有意思。下次遇到特别有地方味的东西,不妨试试这个词。比如说同事带的伴手礼:“你这厦门馅饼真是南货斋果,办公室下午茶档次都提升了!”既夸了东西特别,又显得挺有文化范儿。

"南货斋果"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