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án jú běi zhǐ
成语解释: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南橘北枳
英文翻译:oranges change with their environment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橘:1.橘子树,常绿乔木,树枝细,通常有刺,叶子长卵圆形,果实球形稍扁,果皮红黄色,果肉多汁,味酸甜。果皮、种子、叶子等都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果实:蜜橘。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bèi]古同“背”,违背,违反。
枳: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上有刺,叶子为三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浆果球形,黄绿色,味酸苦。也叫枸橘(gōujú)。
提到“南橘北枳”,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个水果的故事吗?其实这个成语背后藏着大智慧。比如有个朋友从互联网大厂跳槽到传统企业,原本擅长写代码的他突然被要求“多敬酒少说话”,结果能力得不到施展,就像淮南的橘子种到淮北却长成了苦涩的枳。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换个环境结果就天差地别?其实这就像把热带鱼放进冷水缸,不是鱼不好,而是生存条件不匹配。我见过最典型的情况,是某短视频团队从北京搬到三线城市后,那些曾经引爆流量的都市题材,突然就没人点击了。
不过换个角度看,枳子真的毫无价值吗?在中药典籍里,枳实却是理气宽中的良药。就像我认识的一位网红讲师,在知识付费领域折戟后,转行做企业内训反而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环境改造人的同时,人也需要主动调整生存策略。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解读。某国产手机品牌在非洲市场特意加强拍照美颜功能,结果市场份额反超国际大牌。这说明水土不服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能不能像枳树那样,在异质土壤里找到自己的生长节奏。
下次看到身边人换了环境表现异常,先别急着下结论。不妨观察看看,是土壤酸碱度的问题,还是种子本身需要改良。就像种庄稼要讲究因地制宜,人的发展同样需要找到适配的生态位。毕竟,橘子有橘子的甜美,枳实也有枳实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