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án běi dōng xī
成语解释:指四方、到处、各地或方向;也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方向
繁体字形:南北東西
英文翻译:North South East West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bèi]古同“背”,违背,违反。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说到“南北东西”,很多人会联想到方向相关的成语。比如“南辕北辙”,常被用来形容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举个例子:小张想提高英语水平,却每天花三个小时刷短视频,这简直是南辕北辙。
另一个有趣的成语是“东张西望”,通常描述心神不定的状态。比如面试时,求职者如果总是东张西望不看面试官,容易给人留下不自信的印象。这里隐含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方向词能生动表达抽象状态?其实,这些成语利用了空间方位与心理状态的关联,让语言更形象。
再来看“走南闯北”,这个词自带闯荡江湖的豪气。例如:老王年轻时走南闯北做贸易,现在聊天时总能讲出各地风土人情。我发现这类成语往往承载着集体记忆,像“南甜北咸”这类饮食差异的描述,本质上记录了中国人对地理文化的观察。
有人可能会问:“声东击西”这类军事策略成语,和普通方向词有何不同?其实它们将空间概念升级为方法论。比如在项目管理中,团队用“声东击西”的策略,表面上完善次要功能,实则集中资源攻克核心技术难关。这种思维迁移正是汉语成语的魅力所在。
个人认为,方向类成语就像文化密码,既保留着古人认知世界的方式,又能灵活适应现代语境。下次遇到需要强调重点的场合,不妨试试说“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咱们得南枝向暖北枝寒”,既文雅又能准确传达意图。
最后看“北门锁钥”这个较少用的成语,原指军事重镇,现在可以用来比喻关键岗位。比如在科技公司,数据安全团队就是整个系统的北门锁钥。这种古今用法的演变,恰恰说明语言始终在与时代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