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i
  • zu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i lǐ zuān hé

成语解释: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賣李鑽核

英文翻译:sell plums without kernel -- a mean trick

卖李钻核的意思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李:1.李子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常见水果。2.这种植物的果实。3.(Lǐ)姓。

钻:[zuàn]1.打眼儿的工具:电钻。钻头。2.钻石:这表是十七钻的。[zuān]1.用钻子一类的尖物穿孔:钻眼儿。钻探。2.穿过;进入:钻山洞。钻到水里。3.钻研:学习不能光钻书本,还必须结合实践。4.为了私利而想方设法找门路:钻营。钻门子。

核:[hé]1.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2.像核的东西:细胞核。3.原子核的简称:核武器。4.仔细地对照、考察:审核。[hú]同“核(hé)”。用于某些口语词,如“梨核”“煤核”等。

成语评论

卖李钻核”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含义其实挺有意思的。字面意思是“卖李子的时候把果核钻破”,实际用来形容为了掩盖问题而过度修饰细节的行为。比如有人卖水果时,怕顾客发现李子核太大,故意把核弄碎,结果反而让果子更容易腐烂——这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操作,就是典型的“卖李钻核”。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在小事上花这么多心思?其实这背后藏着一种普遍心理:当我们对核心问题不够自信时,就容易用复杂的表面功夫来转移注意力。就像学生写论文时,如果研究内容单薄,可能会疯狂调整格式、加花哨的图表,却忘了补充真正有价值的数据。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菜市场里有个卖李子的摊主,总爱把每个李子擦得锃亮,还特意切开几个展示果肉。但顾客买回家发现,被切开的是唯一几个没虫眼的,其他李子要么有黑斑,要么果核发霉。这种用局部完美掩盖整体缺陷的做法,反而让顾客彻底失去了信任。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职场中也适用。比如某公司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整理三年没动过的文件柜,给每个文件夹贴上彩色标签,却在关键业务数据上弄虚作假。这就像把李子的核钻得再漂亮,果肉坏了又有什么用呢?

我个人觉得,“卖李钻核”现象在当今社会尤其值得警惕。社交媒体时代,很多人沉迷于打造完美人设:朋友圈必须九宫格精修图,短视频要反复重拍几十遍。但过度关注表象的“核”,可能让我们忘记真正重要的“果肉”——比如真实的经历积累,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先问自己:我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掩饰问题?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就像挑选水果不能只看表皮光泽,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也不能只看简历包装。最近看到有求职者把证书复印件烫金装订,但面试时连基础问题都答不上来,这何尝不是现代版的“卖李钻核”呢?

其实生活中很多矛盾都源于这种“错位努力”。与其费尽心思掩盖弱点,不如把精力放在真正需要改进的地方。毕竟,消费者最终记住的永远是李子好不好吃,而不是果核钻得多整齐。这个道理,放在个人成长、企业经营甚至人际关系中,或许都同样适用。

"卖李钻核"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