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i
  • nòng
  • xué
  • wè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i nòng xué wèn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卖弄学问

英文翻译:Show off one's knowledge

卖弄学问的意思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成语评论

说到“卖弄学问”,很多人会联想到那些喜欢在对话中堆砌专业术语、故意显摆知识的人。比如有人聊天时突然蹦出一句:“这个问题可以用康德的先验哲学解释,但必须结合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其实对方可能只是想聊聊晚饭吃什么。

为什么人们会卖弄学问这可能源于一种认知偏差:误以为使用复杂概念等同于智慧。就像《论语》里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正的学者反而更懂分寸。有次在咖啡馆听到邻座讨论咖啡豆产地,有人硬要把“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东坡”说成“南纬7°03'的热带辐合带次生生态系统”,听得人直想往拿铁里加双份糖。

成语“掉书袋”完美诠释这种现象。比如在社区聚餐时,有人非要用“美拉德反应”解释烤肉焦香,其实直接说“火候到位”更接地气。这类表达就像穿着晚礼服逛菜市场,虽然精致,但与环境格格不入。

如何区分真才实学和卖弄学问关键看表达是否服务于沟通目标。明代张岱在《夜航船》里记载过:真正的学者能用通俗语言讲透道理,反倒是半吊子读书人总爱拽文。就像教老人用智能手机,与其大谈“触控交互逻辑”,不如直接说“点这里能视频通话”。

有个有趣现象:越是新兴领域,卖弄学问的情况越常见。比如区块链讨论群里,常有人把简单的转账操作描述成“通过分布式节点达成共识机制的P2P价值传输”。这种表达就像用游标卡尺量身高——精确但没必要。

个人认为,知识传播应该像水一样流动。老子说“上善若水”,真正有用的学问会自然融入生活场景。那些需要反复解释的概念,往往本身就没被讲透。下次遇到卖弄学问的情况,不妨笑着反问:“能用买菜大妈听得懂的话再说一遍吗?”这招通常比直接拆穿更有效。

知识的价值在于被理解,而不是被供奉。就像苏轼写诗主张“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最高明的学问反而朴实无华。当我们在交流时放下术语铠甲,或许能发现: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简单直白的对话里。

卖弄学问的造句

  1. 造句 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他偏爱咬文嚼字,卖弄学问,以致废话连篇。
  2. 造句 卖弄风骚的女人和卖弄学问的男人好比两个邻居。他们的关系可以从自命不凡的态度上看出来。雨果 
  3. 造句 这本书表现出学术水平又不故意卖弄学问。
  4. 造句 要避免行文下流,只需一味在文章卖弄学问、装腔作势即可。
  5. 造句 也不是对卖弄学问者的区分问题。
  6. 造句 和他的一些变化好像是卖弄学问。
  7. 造句 有才能的人和卖弄学问的人是不一样的。
  8. 造句 还有一些卖弄学问的老于世故的人来找雅夏,同他讨论宗教问题.
  9. 造句 雷枫难的有机会卖弄学问,便深入浅出的解释什么是报纸,说到慷慨激昂处,还站到八仙桌上。
  10. 造句 远离了喧嚣的人群,远离了大肆卖弄学问,以折磨文人为乐的李义府,姜小虾驻足在一处僻静的水榭里,远眺,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