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àn tú ér bà
成语解释: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成语出处: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繁体字形:半涂而罷
英文翻译:Half done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涂:1.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涂抹。涂饰。涂脂抹粉。涂上一层油。2.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涂鸦。信手涂上几笔。3.抹去:涂改。把写错的字涂掉。4.泥:涂炭。5.海涂的简称:涂田。滩涂。6.同“途”。7.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罢:[bà]1.停,歇:罢休。罢工。罢课。罢市。罢论(打消了打算)。罢笔(停止写作)。2.免去,解除:罢免。罢官。罢职。罢黜。3.完了,毕:吃罢饭。[pí]古同“疲”,累。[ba]同“吧”。
“半涂而罢”这个成语,原意是走到半路就停下来,常用来形容做事中途放弃。比如有人计划每天跑步减肥,结果坚持了两周就找借口“天太冷”“工作太忙”,最后彻底躺平——这就是典型的“半涂而罢”。
为什么人们容易半途而废?有个朋友曾想自学编程,买齐了教材、报了网课,结果刚学完基础语法就卡在算法题里。他抱怨“自己没天赋”,转头去学摄影,结果同样在修图阶段放弃。后来他意识到:问题不在智商,而在于遇到困难时总想着“换条路”,却忘了每条路上都有石头。
如何避免成为“半途而废专业户”?我见过最聪明的做法,是把大目标切成“巧克力块”。比如想写小说,与其纠结“要写30万字”,不如先定“每天写200字”。就像爬泰山,盯着南天门会腿软,但数着脚下的台阶反而能登顶。有个作家朋友坚持了十年“每日三百字”,现在已经出版了三本书。
有个现象很有趣:人们放弃时总爱说“时机不对”,但观察那些坚持下来的人,他们往往在同样的条件下找到了突破口。我学吉他那会儿,手指磨出水泡时也想过放弃,直到老师教我用创可贴缠手指继续练。现在回想,那些贴着创可贴弹出来的旋律,反而成了记忆最深的片段。
当代社会有个隐形陷阱:信息爆炸让人们误以为“选择多=机会多”。实际上,频繁切换赛道反而容易耗尽热情。有个做自媒体的同行,两年换了八个内容方向,每个都浅尝辄止,结果账号始终做不起来。反倒是坚持做书评的邻居,三年积累十万粉丝——专注,有时候比天赋更重要。
下次想放弃时,不妨试试“五分钟原则”:告诉自己“再坚持五分钟”。就像跑马拉松时出现的“第二次呼吸”,熬过最难受的临界点,往往会发现事情没想象中困难。毕竟,半山腰的风景再美,也比不上站在山顶看见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