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g
  • t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ēng tiān rù dì

成语解释:升:上升。上到天上,钻入地下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决心

繁体字形:升天入地

英文翻译:Ascend to the sky and enter the earth

升天入地的意思

升:1.由低往高移动(跟“降”相对):升旗。上升。旭日东升。2.(等级)提高(跟“降”相对):升级。3.容量单位,符号L(l)。1升等于1000毫升。4.容量单位,10合(gě)等于1升,10升等于1斗。1市升合1升。5.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斗的十分之一。6.姓。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升天入地”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能力超凡或经历离奇,可它究竟该怎么用?来看几个例子。

神话故事里,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升天入地的本事让玉帝都头疼。这里其实在说:超能力真的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成语更多是夸张表达,就像现代人说"我能吃下一头牛"一样,重点在强调本领惊人。

考古学家拿着洛阳铲升天入地找线索,从三星堆青铜树到南海沉船,处处有他们的身影。这时候成语变成动词了?没错!语言本来就有弹性,关键是语境。这类用法把专业工作描绘得更生动,让普通人也能想象考古的艰辛与浪漫。

有人问:现在都用卫星和探测器了,这成语过时了吗?我倒觉得更有生命力了。上周看火星车传回的照片,不就是人类升天入地的新篇章?成语就像乐高积木,关键看怎么组合——无人机勘探古墓时,操作员盯着屏幕的样子,和百年前拿着罗盘的风水先生,本质上都在完成"天地穿梭"。

最打动我的用法在儿童绘本里:小蚂蚁乘着蒲公英升天,钻入地洞帮蚯蚓入地。你看,不需要高科技,平凡生命也能创造奇迹。这提醒我们:成语的魔力不在字面,而在激发想象力——就像此刻,你读着这些文字时,思绪是否也在天地间自由翱翔?

升天入地的造句

  1. 造句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2. 造句 排空驭气形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3. 造句 升天入地,没有阻碍,进入日月,没有踪影。
  4. 造句 竟然还差五重?为什么才练到第四重时我就有一种能升天入地的感觉?苍穹神功也太厉害了!
  5. 造句 嘿嘿嘿,修月儿你这一次升天入地也跑不了,敢杀我们帝皇仙宗弟子,你这是自己找死。
  6. 造句 我便在这,纵是升天入地,自也会陪你一起。
  7. 造句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8. 造句 汉魏六朝墓葬中,棺上常刻画或书写龙虎、龟蛇、朱雀,使之护卫墓主灵魂升天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