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nán wàn kǔ
成语解释:犹千辛万苦。
成语出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因为有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千难万苦的奋斗,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定语、宾语;指经历艰苦
繁体字形:千難萬苦
英文翻译:go through untold hardships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傩”。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千难万苦”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千种困难,一万种辛苦”,常用来形容经历的磨难极多。比如有人问:“这成语到底用在什么场合?”举个例子:一位创业者熬过资金断裂、团队解散、市场萎缩的困境,终于让公司起死回生,这时候旁人说一句:“他真是经历了千难万苦啊!”瞬间就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突破重围的震撼。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夸张的数字?”其实这正是汉语的精妙之处——用“千”和“万”的虚指,把抽象的努力具象化。就像马拉松选手冲过终点时瘫倒在地的画面,远比“他很累”三个字更有冲击力。这种表达不是要计算具体吃了多少苦,而是传递一种“困难多到数不清”的强烈感受。
有个真实故事:2020年武汉某医院护士连续值班38小时后,防护服里的汗水积成了小水洼。同事后来回忆时说:“她那件防护服,装着千难万苦。”这里不用“辛苦”而用成语,不仅突出工作强度,更暗含了疫情特殊时期的时代重量。可见这个成语就像个情感放大器,能把普通叙事升级成集体记忆。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这类“苦难叙事”?个人观察发现,在短视频盛行“三秒爆点”的今天,人们反而更珍惜那些展现长期坚持的内容。就像航天工程师二十年磨一剑送火箭升空,外卖小哥风雨无阻供孩子上学,这些真实故事里的“千难万苦”,恰恰是现代人对抗浮躁的锚点。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元代杂剧,原本形容修仙的艰难。如今我们用这个词,倒真像在修炼人生——每个难关都是飞升的劫数。正如苏轼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或许面对困难时,最乐观的态度就是把它当成修炼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