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bù yī qiāng,qiān rén yī miàn
成语解释: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意‘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繁体字形:千部一腔,千人一靣
英文翻译:One cavity for a thousand parts, one for a thousand people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部:1.部分;部位:内部。上部。胸部。局部。2.中央政府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局、厅高):外交部。商务部。3.一般机关企业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编辑部。门市部。4.军队(连以上)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连部。司令部。5.指部队:率部突围。6.统辖;统率:所部。部领。7.a)用于书籍、影片等:两部字典。一部纪录片。三部电视剧。b)用于机器或车辆:一部机器。两部汽车。8.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腔:1.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口腔。鼻腔。胸腔。腹腔。满腔热血。2.(腔儿)话:开腔。答腔。3.乐曲的调子:高腔。花腔。昆腔。唱腔儿。唱走了腔儿。4.说话的腔调:京腔。山东腔。学生腔。5.用于宰杀过的羊(多见于早期白话):一腔羊。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这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放到生活里其实随处可见。比如最近热播的古装剧,主角要么是“冷面王爷爱上我”,要么是“穿越少女逆袭记”,连台词都像流水线上复制粘贴的——这不就是“千部一腔”吗?观众看着看着,发现换个剧名居然能无缝衔接剧情。
问:为什么大家明知道套路化,还愿意买单?答案藏在人性里。就像快餐店汉堡永远不变的味道,熟悉的配方给人安全感。观众对“霸道总裁+灰姑娘”的组合百看不厌,本质是大脑在重复中降低了认知成本。但问题来了:当所有奶茶店都卖珍珠奶茶时,谁会记得第十家店的名字?
职场里更藏着“千人一面”的陷阱。面试时hr总爱问“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结果收到的答案八成是“学习能力强、抗压性好”。就像参加化装舞会却都戴着同款狐狸面具,最后谁也分不清谁。有个做招聘的朋友偷偷告诉我,她收到十份简历里,有六份写着“参与过千万级项目”——追问才发现有人把团队业绩算成了个人战绩。
问:打破同质化真的这么难?去年参观过景德镇的手工陶坊特别受启发。老师傅捏的茶杯个个带着手指纹路,他说:“机器压胚三秒一个,我手作半小时,但客人们就爱这些不完美的凹凸。”这让我想到短视频平台上突然爆火的“瑕疵博主”,长痘的化妆师、结巴的讲书人反而比精修视频更圈粉。差异化有时候就藏在所谓“缺陷”里。
教育领域也在悄悄变化。北京某重点中学取消了“三好学生”评选,改成“进步之星”“创意达人”等二十多个细分奖项。有个初二学生因为擅长给流浪猫做玩具,第一次拿到了“生命关怀奖”。校长办公室的墙上写着:“当评价标准从一把尺子变成多棱镜,钻石才能显出不同切面的光。”
作为经常要写方案的市场狗,我给自己定了条规矩:每个PPT必须塞进一个“危险创意”——可能是反直觉的数据图,或是打破第四面墙的互动设计。上周提案时故意用漫画形式解读行业报告,客户当场笑说“你们这和那些套模板的果然不一样”。你看,破局未必需要颠覆,有时候5%的非常规就足够跳脱“千人一面”的困局。
当我们在吐槽“千篇一律”时,或许该先问问自己:是选择安全地隐入人群,还是勇敢地亮出那块与众不同的胎记?毕竟连沙漠里的仙人掌都知道,同样的尖刺下,每株开出的花都有独特的绽放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