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ān
  • zhuó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ān gǔ zhuó shí

成语解释:卓:高超。自古以来所没有的高远见识。形容见识极高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内编》第二卷:“何仲默云:‘陆诗体俳语不俳,谢则体语俱俳。’可谓千古卓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繁体字形:千古卓識

英文翻译:Ancient wisdom

千古卓识的意思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卓:1.高而直:卓立。2.高明;不平凡:卓见。卓越。3.古又同“桌(zhuō)”。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成语评论

千古卓识”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高深,但拆开看其实很简单:“千古”代表时间跨度长,“卓识”就是卓越的见识。合起来说的就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智慧。比如《论语》里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个字,把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共情原则讲透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老掉牙的道理,真的还能指导现代生活吗?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商业领域常说的“用户思维”。两千年前的范蠡经商时坚持“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本质上就是逆向洞察需求。现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调研,底层逻辑和春秋时期的商人其实一脉相承。

另一个典型例子藏在苏轼的《赤壁赋》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看似是感叹人生短暂,实则暗含生态观雏形。放到今天看,这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当代环保理念形成了奇妙呼应。卓识之所以能穿透时空,往往因为它触及了人性或自然规律的本质。

不过有个现象挺有意思:古代流传下来的卓识多是碎片化的短句。这或许说明真正的智慧不需要长篇大论,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一切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个人认为,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把复杂问题用直指核心的方式表达清楚。

最后留个思考题: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特有的卓识会以什么形式延续?或许就像围棋领域,AlphaGo虽然能下出人类想不到的棋路,但棋谱里蕴含的战略思维,依然需要人类去解读和传承。技术迭代改变的是工具,智慧的闪光始终来自对本质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