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chóu wàn hèn
成语解释:指数不清的仇恨。形容仇恨深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与君一把无名火,烧尽千愁万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仇恨深
繁体字形:千讎萬恨
英文翻译:Thousands of hatred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恨:1.仇视;怨恨:仇恨。恨之入骨。2.懊悔:悔恨。遗恨。
“千仇万恨”这个成语,乍一听像武侠小说里的台词,其实它形容的是积攒到极点的怨恨。比如老张和老李因为宅基地纠纷闹了二十年,见面就互相翻旧账,邻居们都说他俩是“千仇万恨解不开的死对头”。这里为什么要用“千仇万恨”而不是“深仇大恨”?因为它更强调仇恨的数量多、时间长,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
再举个职场例子:小王被同事抢了三次升职机会,某天突然在会议上爆发:“我这人从来不说气话,但今天非得把千仇万恨摆上台面!”这句话里的情绪递进很有意思——先用“从来不说气话”铺垫理性形象,再用夸张的成语制造戏剧冲突,比直接骂人高明多了。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用得上这么重的词吗?其实现在更多用在比喻场景。比如某手机品牌铁粉吐槽竞品:“他们家从系统卡顿到电池爆炸,我攒的千仇万恨能写本《复仇者联盟》!”这种幽默化的用法,反而消解了成语本身的沉重感。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像面照妖镜。当你说出“千仇万恨”时,暴露的不仅是对方的过错,更是自己长期压抑的情绪。心理学上有个“情绪气球理论”——每件小事就像往气球里吹气,最后“砰”的一声爆炸时,早已分不清是哪口气导致的。所以用这个成语前,不妨先问问:是真有千百个仇恨,还是同一个伤口被反复撕开?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调解场景反而有奇效。社区大妈劝架时常说:“你们这点矛盾算啥千仇万恨?当年我家老头子……”这种对比叙事法,用更夸张的故事稀释当事人的怨气,可比单纯讲道理管用多了。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古籍里原本写作“千雠万恨”,“雠”字带双人旁,暗指仇恨需要对立双方共同作用。这提醒我们,化解矛盾时不能只盯着单方过错。就像解开乱麻团,光拽一头只会越扯越紧,得找到那个关键的线头慢慢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