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lǐ cháng tíng
成语解释: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成语出处:《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送别
繁体字形:十裏長亭
英文翻译:the first ten-li resting station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亭:1.亭子,一种有顶无墙一般只有一间的建筑物。多建在公园里:凉亭。2.像亭子的小房:书亭。3.古又同“渟”。
“十里长亭”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古风?其实它原本指古代送别时修建的长亭,后来被用来形容依依不舍的场景。比如:“毕业那天,大家在校门口告别,简直像极了十里长亭送别的画面。”——你看,连现代校园里的离别都能用它来比喻!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长亭’来表达离别呢?”其实啊,古人交通不便,送别可能意味着几年甚至一生不再相见。长亭的存在,既给离别的人一个驻足的空间,也让情感有了寄托。比如:“他站在地铁口挥手,虽然没长亭,但那份不舍和千年前的人一模一样。”
这个成语还能用在职场中。比如:“项目组解散时,同事们相约聚餐,这顿晚饭倒成了我们现代版的十里长亭。”——看,时代在变,但人们面对分离的情感共鸣始终相通。
有趣的是,我发现现代人虽然随时能视频通话,但某些场景反而更需要仪式感。就像“十里长亭”不只是个地点,更是给情绪一个安放的位置。比如搬家时和邻居道别,虽然只是搬到隔壁小区,但郑重其事地说声“再见”,反而让关系更显珍贵。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发现:重要的不是有没有长亭,而是我们是否愿意为重要的人和事停下脚步。就像那句:“真正的告别从来不需要十里长亭,只需要两颗认真告别的心。”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智慧——在快节奏的时代,依然保持对情感的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