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sǐ yī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汉 贾谊《新书 匈奴》:“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必将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繁体字形:十死一生
英文翻译:extremely dangerous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十死一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想表达什么?举个例子:老张在沙漠徒步时迷了路,断水断粮三天,最后被救援队发现。他说:“当时真是十死一生,但心里总有个声音告诉我不能放弃。”你看,这个词就是用来形容几乎必死的困境中,仍存一丝生还希望的情况。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十死一生’而不是‘九死一生’?”其实这里有个微妙的区别——当人们用“十死一生”时,往往想强调存活概率比常规认知的“九死”还要低,比如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直面晚期绝症等极端场景。这种夸张表达反而更能凸显绝处逢生的珍贵。
记得去年采访过一位消防员,他描述冲进火场救人的经历时说:“浓烟里能见度为零,高温把防护服都烤变形了,完全是十死一生的局面。但听到孩子的哭声,身体就自动往前冲了。”这种职业本能背后,其实藏着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最高敬意。
现在你可能会想:“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悲壮的词汇吗?”观察发现,这个词正在被赋予新内涵。比如创业者把新产品上线称为“十死一生的豪赌”,程序员调侃系统上线是“十死一生的调试”——当极端风险变成可控挑战时,这个词反而成了突破常规的勇气代名词。
有个有趣现象:心理学研究显示,经历过“十死一生”体验的人,事后对幸福的感知力会提升3-5倍。就像近视患者突然戴上眼镜,平凡生活的细节变得异常清晰。这种淬炼带来的视角转换,或许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真实写照。
下次遇到看似无解的难题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概率只是数字游戏,而希望永远存在于行动之中。那些改写结局的奇迹,往往始于某个人拒绝接受“必然失败”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