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è wǔ nì

成语解释: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罪名

繁体字形:十惡五逆

英文翻译:unforgivable crimes

十恶五逆的意思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逆:1.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风。逆流。2.抵触;不顺从:逆耳。逆子。3.背叛;背叛者:叛逆。逆产。4.迎接:逆旅(旅馆)。5.事先:逆知。逆料。

成语评论

十恶五逆”这个词听着挺吓人,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原本是佛教用语,指十种严重的恶行和五种极端的逆罪,后来也用来形容罪大恶极的行为。比如有人会说:“他当年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简直是十恶五逆的典型。”这里的“十恶五逆”就代指突破道德底线、不可饶恕的罪行。

为什么这个词能流传至今?或许因为它像一面照妖镜,能瞬间让人联想到那些违背人性的极端恶行。比如在历史小说里,一个叛国弑父的角色会被百姓指着骂:“这种十恶五逆之徒,天理难容!”短短四个字,就勾勒出人们对恶的深恶痛绝。

不过现实生活里,真有那么多“十恶五逆”的人吗?我倒觉得,大多数人都处在善恶交织的灰色地带。比如公司里有人为了升职给同事“挖坑”,虽然可恶,但和“十恶五逆”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这让我想到《西游记》里妖怪吃人算“五逆”,但孙悟空偷蟠桃只能算调皮捣蛋——可见“恶”的等级划分还挺讲究。

这个词用起来要注意什么?千万别随便给人扣“十恶五逆”的帽子。就像邻居家小孩打碎玻璃,顶多说句“熊孩子”,要真说他“十恶五逆”,估计他爸妈得跟你急。语言是把双刃剑,用词过猛反而会削弱说服力。

有意思的是,现代社会还演化出了新用法。比如看到网红餐厅用过期食材,网友会调侃:“这老板真是餐饮界的十恶五逆。”既表达了愤怒,又带点黑色幽默。这种用法虽不严谨,却反映出人们对突破底线行为的警惕。

最后想说,与其纠结于“十恶五逆”的具体定义,不如记住它的警示意义。就像交通信号灯,红灯亮起时我们知道要停下——这些古老的概念,其实都在提醒我们:有些底线,永远不能触碰。

"十恶五逆"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