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bā bān bīng qì
成语解释:本指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种武器。亦比喻多种技能。
成语出处: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六十回:“马静一瞧,大殿前摆着家伙,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若论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多种武器
繁体字形:十八般兵器
英文翻译:Eighteen weapons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般:[bān]种;样:百般刁难。磐石般的稳固。[bō]〔般若〕梵语音译词。也译作波若。智慧。若(rě)。[pán]欢乐:般乐。般游。
兵: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器:1.器具:瓷器。木器。铁器。器物。2.器官:消化器。生殖器。3.度量:器量。4.才能;人才:大器晚成。5.器重。
提到“十八般兵器”,很多人会联想到武侠小说里的刀枪剑戟,但你知道这些兵器在成语里也藏着不少故事吗?比如“刀光剑影”常用来形容激烈冲突,比如:“谈判桌上看似平静,实则暗藏刀光剑影。”这种表达既保留了兵器的锋利感,又赋予场景新的想象空间。
有个冷知识:成语“百步穿杨”其实和弓箭有关。战国时期养由基能百步外射穿杨柳叶,现在常用来夸人技术精准,比如:“程序员老张调试代码就像百步穿杨,总能快速定位问题。”兵器相关的成语经过千年演变,早已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
有人问:为什么现代人还要用兵器成语?其实这些词汇自带画面感,能瞬间点燃表达张力。比如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提醒职场新人注意潜在风险,比直接说“小心背后捅刀”更生动。兵器成语就像语言里的瑞士军刀,既有历史厚重感,又能灵活应对不同场景。
我注意到,“十八般兵器”在现代语境中常被赋予新含义。比如“三板斧”原指程咬金的三招绝技,现在形容人只会几招看家本领:“小李做PPT就靠三板斧——动画、图表、大字报。”这种演变恰恰说明语言像活水,既保留传统根基,又不断吸收时代养分。
最近看到某科技文章用“十八般武艺”形容AI的多模态能力,这种跨界比喻特别有意思。兵器成语的延展性远超想象,就像“回马枪”既能描述篮球比赛的绝杀反攻,也能用来调侃朋友突然改变主意。语言的生命力,或许正体现在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中。
有个有趣现象:冷兵器时代的成语反而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生。“单枪匹马”原指孤身作战,现在常用来形容独立开发者:“她单枪匹马做出百万用户量的APP。”这种语言转化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人类面对挑战时永恒的精神共鸣——无论手持青铜剑还是键盘,勇气和智慧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