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quán dà bǔ
成语解释: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便去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医药等
繁体字形:十全大補
英文翻译:Perfect complement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全:1.完备;齐全:这部书不全。东西预备全了。棉花苗已出全。2.保全;使完整不缺:两全其美。3.整个:全神贯注。全家光荣。全书十五卷。4.完全;都:全不是新的。不全是新的。他讲的话我全记下来了。5.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补:1.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缝补。补牙。补袜子。修桥补路。2.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补。增补。补选。候补。缺什么补什么。3.补养:滋补。补品。身体虚,需要好好补一补。4.利益;用处:补益。不无小补。空言无补。5.姓。
说起“十全大补”,很多人会想到中药铺里那个补气养血的方子。但作为成语,它的意思可有趣多了——比如同事小李熬夜做的方案被老板夸“这份报告真是十全大补”,表面听着像表扬,仔细品品却带着“用力过猛”的调侃。你看,同一个成语换个语气,就从称赞变成了善意的敲打。
十全大补只能用在夸奖的场合吗? 前年公司年会上,主持人说“咱们部门准备的节目真是十全大补,连财务部都表演了踢踏舞”,台下顿时笑成一片。这种带自嘲的用法,反而比直白的批评更容易让人接受。关键不在成语本身,而在说话时眨眼睛的微妙表情。
上周陪老妈逛超市,她拿着两瓶维生素念叨:“现在买东西都讲究十全大补,可吃进肚子的东西哪能样样俱全?”这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成语背后藏着现代人的生活焦虑。就像我那个总买多功能锅具的朋友,最后发现最常用的还是煮泡面功能。
怎么用好这个自带矛盾感的成语? 上个月辅导表弟作文,他写“爷爷种的菜十全大补,连蜗牛都吃得油光发亮”,既夸了蔬菜长势好,又暗戳戳吐槽蜗牛成灾,逗得语文老师给了满分。你看,把具象场景和抽象成语混搭,效果比直接堆砌形容词生动十倍。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直播带货最爱说“这款护肤品十全大补”,可真正下单的人都知道,世上根本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这种夸张说法反而成了行业默契,就像火锅店宣传“十全大补锅底”,食客心照不宣地享受麻辣鲜香。语言游戏嘛,玩得开心最重要。
前两天看见邻居家孩子在墙上贴满计划表,从晨跑到夜读排得密不透风。他妈妈苦笑着说:“你这是要搞十全大补式成长啊。”这句话点醒了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懂得取舍可能比追求周全更重要。就像吃火锅时,蘸料碗里芝麻酱、香菜、蒜泥全放固然过瘾,但最对味的还是自己调的那两三样。
下次遇到既要又要还要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用它夸人时记得带上真诚的微笑,吐槽时配合无奈的耸肩,保管比直来直去更有味道。毕竟语言就像老火靓汤,火候到了自然出彩,哪需要十全大补的调料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