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āng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uāng sú jì shí

成语解释: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成语出处:《宋书 明帝纪》:“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挽救动荡的局势

繁体字形:匡俗濟時

英文翻译:Help the common people and save the time

匡俗济时的意思

匡:1.纠正:匡谬。2.救;帮助:匡助。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3.粗略计算;估计:匡计。匡算。匡一匡。4.料想(多见于早期白话):不匡。5.姓。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济:[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成语评论

匡俗济时”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其实说的就是“改变不良风气,解决时代难题”。比如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们自发组织物资配送,既打破了邻里间“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冷漠习惯,又解决了特殊时期的生活难题——这就是“匡俗济时”的现实演绎。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普通的热心助人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主动破局”的视角。就像某互联网公司发现职场存在“加班内卷”风气后,不仅取消996制度,还推出午休打卡奖励,用制度设计扭转不良生态,这种从根源改变环境的行为,才是“匡俗济时”的精髓。

更接地气的例子在校园里也能找到。某高中班主任发现学生普遍沉迷短视频,没有采取简单没收手机的方式,而是带着学生拍科普短片,把刷手机的时间转化为创作实践。这种“把问题变成解决方案”的智慧,正是成语中“济时”二字的生动写照。

当代人容易陷入“随大流”的思维惯性,这时候特别需要匡俗济时的勇气。就像我常观察到,很多年轻人明明对某些网络暴力行为感到不适,却因害怕被孤立而沉默。其实只要有三五个人站出来表达理性声音,往往就能改变讨论氛围——这种微小但关键的突破,恰是现代社会的匡俗济时

值得注意的是,匡俗济时不等于强行说教。就像垃圾分类推行初期,上海某小区用“可回收物换绿植”取代罚款制度,两个月内参与率从12%跃升至89%。真正有效的改变,往往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之上,用“疏”而非“堵”的方式激活内生动力。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匡俗济时的智慧。它提醒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改变的起点。就像咖啡馆里主动要求使用可降解杯的顾客,虽然看似微小,但当这样的选择成为新常态,整个行业的环保标准都会因此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