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é fù jiù pín
成语解释:劫:强取;救:救助。夺取富人的财产,救助穷苦百姓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反’……‘劫富救贫’等旗号,攻占城市,诛戮官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均贫富
繁体字形:刼富捄貧
英文翻译:Rob the rich and save the poor
劫:1.威逼;胁迫:劫持。2.灾难:浩劫。遭劫。劫后余生。[劫波之省,梵kalpa]
富:1.财产多(跟“贫、穷”相对):富裕。富有。富户。农村富了。2.使变富:富国强兵。富民政策。3.资源;财产:富源。财富。4.丰富;多:富饶。富于养分。5.姓。
救:1.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救命。挽救。营救。搭救。抢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2.援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救亡。救荒。救灾。救急。
贫:1.穷(跟“富”相对):贫农。贫民。贫苦。2.缺少;不足:贫血。3.用于僧道的自称:贫僧。贫道。4.姓。5.絮叨可厌:这个人嘴真贫。你老说那些话,听着怪贫的。
“劫富救贫”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指的是通过“拿走”富人的财富去帮助穷人,有点“打土豪分田地”的味道。比如古代农民起义时,起义军可能会把贪官污吏的财产分给百姓,这就是典型的“劫富救贫”。但问题来了:这种做法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有人可能会问:“劫富救贫算不算公平?”其实要看出发点。比如某地闹饥荒,富人囤积粮食高价出售,穷人饿得奄奄一息。这时候若有侠客开仓放粮,虽然手段不合法,但确实救了人命。这种情况下的“劫富救贫”,更像是紧急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不过,这就像给发烧的人吃退烧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得找出发烧的原因。
现实中更常见的是另一种“劫富救贫”——税收制度。比如某企业老板年入千万,但通过累进税制缴纳高额税款,这些钱被用于修建学校、补贴低收入群体。这种制度化的“劫富救贫”,比起暴力抢夺显然更可持续。不过要注意,这里有个平衡点:如果税收过重,可能打击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如果完全不调节,贫富差距又会拉大。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造血式救贫”而非“输血式劫富”。比如给贫困家庭孩子提供教育补贴,远比直接发钱更有长远意义。就像教人钓鱼和直接送鱼的区别——前者能打破贫困循环。不过这也需要时间,就像种树不可能今天播种明天乘凉。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现在让你设计一个既保护富人积极性又能帮助穷人的方案,你会怎么做?或许答案不在“劫”与“救”的对抗中,而在创造更多公平机会的系统里。毕竟,真正的共同富裕,应该是让梯子变得更长,而不是把上面的人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