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ǔ jīn bá lì
成语解释:努:用力伸出;拔:超过。凸出青筋,使尽力气。形容竭尽全力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我拉不上,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服,不自家讨愧,还说长道短的哩。”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竭尽全力
繁体字形:努筋拔力
英文翻译:Pulling force
努:1.竭力使出:努力。2.突出:努目。努嘴。3.〈方〉由于用力过度而身体受内伤。4.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竖。参见〔永字八法〕
筋:1.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筋骨。2.口语称皮下的静脉管:青筋。3.肌肉的旧称。4.像筋的东西:叶筋。钢筋。
拔:1.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拔草。拔剑。拔刺。拔了一颗牙。拔了祸根。2.吸出(毒气等):拔毒。拔火。拔罐子。3.挑选(多指人才):选拔。4.向高提:拔嗓子。5.超出;高出:海拔。出类拔萃。6.夺取;攻克(据点、城池等):连拔敌军三个据点。7.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8.姓。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努筋拔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我们先拆解字面意思。字面上,“努”是使劲,“筋”指筋骨,“拔”是拉拽,“力”代表力气,合起来就是“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干”。比如,小明为了准备高考,每天复习到凌晨,连周末都在刷题,朋友感叹:“你这真是努筋拔力啊!”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全力以赴”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尽力,但“努筋拔力”更突出“身体极限的挣扎感”。比如运动员冲刺终点时咬紧牙关、青筋暴起的状态,用这个词更贴切。而“全力以赴”更像一种态度,比如“我会全力以赴完成项目”。
生活中哪里用得上这个词?想象一个创业团队连续三个月熬夜赶产品,有人形容:“他们努筋拔力的样子,像在和时间赛跑。”或者老张退休后自学编程,每天抱着电脑查资料到深夜,女儿劝他休息,他却说:“趁着脑子还灵光,努筋拔力学点新东西。”
有意思的是,这个词现在常被年轻人调侃使用。比如室友为通关游戏连熬三夜,朋友笑他:“打个游戏至于努筋拔力吗?”这种反差用法反而让成语更生动。不过要注意语境,正式场合还是用“竭尽全力”更稳妥。
在我看来,“努筋拔力”有种原始的生命力。它提醒我们:有些目标需要突破舒适区的狠劲,就像登山者攀岩时的孤注一掷。但也要警惕“为拼命而拼命”——如果方向错了,再用力也只是原地打转。找到值得奋斗的事,再调动这份力量,或许才是真正的智慧。
下次看到有人为热爱的事情挥洒汗水时,不妨试试这个词。它像一束追光灯,既照亮努力的身影,也投射出超越平凡的勇气。毕竟,人生总有些时刻,需要把“努筋拔力”从字典里拽出来,变成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