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ǔ yá tū zuǐ

成语解释:努:用力伸出或突出。形容愤怒的神态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

繁体字形:努牙突嘴

英文翻译:Nuodontostomy

努牙突嘴的意思

努:1.竭力使出:努力。2.突出:努目。努嘴。3.〈方〉由于用力过度而身体受内伤。4.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竖。参见〔永字八法〕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突:1.古代灶旁突起的出烟火口,相当于现在的烟筒:灶突。曲突徙薪。2.“突起”3.的简称:上关节突。下关节突。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成语评论

什么是"努牙突嘴"?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拆开看就很有趣。"努"是使劲的意思,"突"是突出的动作,组合起来就是形容人使劲咬牙、撅嘴的夸张表情,通常用来表现生气或不服气的状态。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把妹妹的拼图弄坏了,妹妹立马努牙突嘴地跺脚:"哥哥你赔我!"这时候家长走过来调解,反而被妹妹的表情逗笑了——你看,虽然这个表情看起来凶巴巴,但在真实场景里反而显得孩子气又可爱。

为什么这个成语现在用得少了?我观察发现,现代人更习惯用"咬牙切齿"或"撅嘴生气"这样直白的表达。不过"努牙突嘴"的画面感更强,像看动画片似的,特别适合描写带有戏剧张力的场景。比如在小说里写:"老张听完报价,努牙突嘴地拍桌子,茶杯盖都震得跳了起来",是不是比单纯说"老张很生气"更鲜活?

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诙谐感。如果用在工作汇报或正式场合就不太合适,容易让严肃的气氛破功。但朋友间开玩笑说:"瞧你这努牙突嘴的样子,谁又惹你啦?"反而能活跃气氛。就像炒菜放调料,关键看火候。

有些方言里还能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比如我老家会把小孩赌气说成"鼓腮帮子",本质上都是通过面部表情传递情绪。这说明人类的情绪表达其实有共通性,只是不同文化用了不同的"表情包"。

下次遇到让人哭笑不得的争执场面,不妨观察下当事人有没有"努牙突嘴"的神态。这种略带夸张的表情,往往比语言本身更能暴露真实情绪,就像身体自带的弹幕功能,特别有意思。

"努牙突嘴"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