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òng zhòng kěn qìng
成语解释:动:往往,每每;中:切中,打中;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问题的关键。指常常击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動中肎綮
英文翻译:Active and willing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肯:1.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中肯。肯綮。2.表示同意:首肯。我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3.助动词。表示主观上乐意;表示接受要求:肯虚心接受意见。我请他来,他怎么也不肯来。
綮:[qìng]筋骨结合处。参见〔肯綮〕[qǐ]同“棨”。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唠唠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动中肯綮。先来个小问题:这成语听着像武术招式?不不不,您可别被唬住了!说白了,它就是说做事能抓住要害,解决问题直击核心。咱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小区里停车位总被占,居委会张大妈直接提议装智能道闸,这方案就是动中肯綮,比贴一百张告示都管用。
您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高效有啥区别?哎嘛问到点子上了!动中肯綮讲究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就像医生看病,同样是开药,老专家三句话就能说准病症,而实习医生可能得折腾半天检查。这种精准度,就是动中肯綮的精髓所在。
要我说啊,这成语在现代职场特别实用。您看那个市场部小王,上周汇报时没扯数据报表,直接指出客户最在乎交货速度,当场拿下大单子。这种避开表面功夫、直指核心的能力,可不就是行走江湖的硬通货嘛!
不过话说回来,要做到动中肯綮还真得练内功。就像炒菜放盐,放多了齁嗓子,放少了没滋味。咱得学会像老裁缝那样,一剪子下去布料刚好够用。比如处理家庭矛盾,与其翻旧账,不如抓住对方真正在意的点,可能一句话就能化解僵局。
最后扯点个人看法: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快速抓住重点简直是超能力。但别光盯着"动中肯綮"这个词儿,关键得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就像吃核桃,光砸外壳没用,得找准缝隙轻轻一撬——这不,核桃仁就完整出来啦!